![]() |
|
|||
5月19日,中國社科院教授陳一筠發表調查報告,稱目前中國未成年少女做人流的低齡化趨勢越演越烈,未成年手術患者比例達到40%到50%。據他調查,在廣西南寧發現有9歲少女墮胎的案例,而表示對此負責的是一個13歲男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剛做完手術就去上體育課,完全不知道此舉對於自己的身體傷害有多大。(5月20日《廣州日報》)
猶記得去年,《北京市中小學性教育大綱實踐研究》課題校的一本小學校本教材《成長的腳步》,因其性教育內容被認爲“過於大膽”,曾引來鋪天蓋地的爭議,其中仍然有不少人認爲,在小學生中沒必要開設如此“開放”的課程。可如今“9歲女孩墮胎”的事實告訴我們,性教育真的不是“沒必要”,而是“太缺少”。
雖說現在的學校都開設了“生理衛生”課程,然而仍然大多隻是“點到即止”,甚至還有不少學校的性教育仍處於十幾年前那種“朦朧”的狀態,和孩子們的生理、心理需求完全不相符合;而許多家長們仍然對性問題諱莫如深,仍然對孩子說“長大了就知道了”,現在你只需要好好學習。孩子們從正規的渠道獲取不了性知識,那就轉向“歪門邪道”,“毛片”、“小黃書”、“色網”之類的渠道就成爲“啓蒙課堂”。
而即使有學校開設了專門的性教育課程,但大多仍侷限於生理問題上,對於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念卻很少涉及。沒有了性道德,原本很美好、很自然的性就很容易變成兒戲,以至於過早品嚐了苦果。調查顯示,大多數少女承認她們懷孕是因爲未採取任何避孕措施。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於,她們沒有接受到來自家長或老師的信息和忠告,對性行爲的後果不瞭解,好奇心戰勝了理智,結果等懷孕之後又悔之晚矣。因此,加強性教育已經成了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但是,人流低齡化絕不只是性教育出了問題。如果說性教育的缺失,等於開啓了孩子們對於性問題“實踐出真知”的閘門,那麼,社會上的種種不良信息就成爲他們“嘗禁果”的重要誘因。而今,在電視、網絡、廣告,種種“精彩刺激”的內容隨處可見;某些小說網站上,寫出露骨情節的寫手竟然都是些十七八歲的小女孩;而微博上、播客中,都是隨時可以看到所謂的“豔照”、“不雅照”;走在大街上,各種“無痛人流”的廣告隨處可見,給人的感覺彷彿是人流手術比拔牙還要簡單快捷。諸如此類的信息誤導,讓孩子們以爲性行爲是隨意的,早孕的話就做人流好了——第二天就可以上課喲,親!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在這個信息技術無比發達的時代,孩子們接觸各種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元、更加不可控。一些孩子過早地偷嚐禁果,正是對於青春期躁動被壓抑、家長與學校只注重升學教育、社會上濫交與包二奶等無德行徑、以及不良信息頻頻“示範”的結果。家長們,不要以爲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學校,要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引導他們明白的性道德;而社會管理者,更應肅清各種不良信息,還孩子們一個健康生長的環境。(文/聞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