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肝胰聯合移植6年後的姚先生還即興『秀』起了三步上籃。 王建新攝
本報訊(記者唐江澎通訊員李傑群王建新)神采奕奕,談笑風生,還即興『秀』起了三步上籃和俯臥橕……50歲的姚先生已接受肝胰聯合移植6年。昨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發布消息稱,經文獻檢索,姚先生是目前亞洲生存時間最長、生存質量最好的肝胰聯合移植病友。
6年前生死關頭肝胰移植
姚先生是長沙人,6年前,他曾患有重度酒精肝、糖尿病,由於病情加重,繼而發展為肝功能衰竭,且病情不斷惡化至生命垂危。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到湘雅二醫院,姚先生被收住消化內科,經消化內科、內分泌科等相關科室積極治療,效果不佳,後經過全院大會診,認為已經是終末期肝病合並糖尿病,內科保守治療無效,行肝胰聯合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
姚先生很幸運,一星期後就等來了匹配的供體。2006年5月,湘雅二醫院普外器官移植科為姚先生進行了原位肝-異位胰十二指腸I期聯合移植。雖然該手術在當時的湖南為首次開展,在亞洲也是第二例,但手術十分成功。術後姚先生生命體征平穩,第2天停用胰島素,肝功能也逐步恢復。術後6年來,經過多次隨訪和檢查,表明移植器官功能良好。6年來,姚先生自我感覺良好,妻子說,以前脾氣暴躁的他性格溫和了很多,甚至連糖尿病也連帶治好了。
現在目標是衝擊世界紀錄
姚先生告訴記者,他大部分時候也『忘了』自己是個移植患者,喜歡運動的他,每天早晨都要散步3公裡,每周還要爬爬山、打打籃球……說著說著,姚先生還在現場秀了一把三步上籃和俯臥橕。當問及現在的目標時,姚先生答道『當然是衝擊世界紀錄』,說著還朝大家豎起了大拇指。
據該院普外器官移植科主任齊海智教授介紹說,肝胰聯合移植手術全球僅有100餘例報告,且絕大部分是在美國匹茲堡等世界著名的大型器官移植中心進行的。湘雅二醫院普外器官移植科在國際上首次提出胰腺移植時胃十二指腸動脈重建的必要性以及血管重建方式,降低了移植胰腺的並發癥;在國內首次提出對於肝胰良性疾病宜采用原位肝、異位胰十二指腸移植這一術式及中國人胰腺血管的變異情況;該項目還獲得湖南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肝胰聯合移植的成功實施,填補了我省應用肝胰十二指腸聯合移植治療終末期肝髒疾病合並晚期糖尿病的空白。
相關鏈接
湘雅二醫院普外器官移植科主任齊海智教授介紹說,這種手術在全球僅有100餘例報告,且絕大部分是在美國匹茲堡等世界著名的大型器官移植中心進行的,目前掌握的數據顯示,美國進行的9例肝胰聯合移植手術的患者,平均生存時間是105個月,中國醫學界在這一領域保持著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