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黃國祥錢泳(1759-1844),原名錢鶴,字立群,號梅溪居士,無錫人。為清代著名學者,書畫家,工詩詞、篆、隸,精鐫碑版。其出身於名門望族卻一生不事科舉,長期做幕客,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即便到了二三百年後的今天,他的墨寶亦隨處可見。
2005年,山西書商彭令在南京朝天宮發現了一本名為《記事珠》的文稿,後經多位學者鑒定,屬清代中期書法家錢泳的雜稿本手記,因其中有部分條目來自《浮生六記》,被認定為《浮生六記》散失的第五本《海國記》。其『冊封琉球國記略』頁,記載有『……十三日辰刻,見釣魚臺,形如筆架。遙祭黑水溝,遂叩禱於天後。忽見白燕大如鷗,繞檣而飛,是日即轉風。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入琉球界矣。』在這有關釣魚島描述的部分文字成為了我國擁有釣魚島主權的又一新證。錢泳手跡原件的抄錄時間為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鑒定錢泳《記事珠》手稿為真跡同時,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熹年老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馮其庸教授均鑒定此手稿為錢泳真跡。2009年12月3日,香港文匯報報道,《(清著佚文手跡面世,比日本文獻早76年)鐵證釣魚島屬中國》;2010年9月,太平洋學會專家審閱評估,明確為錢泳手跡。
作為一名敬重錢泳、愛好竹刻的藏家,去年我終於得到了一件錢泳款的琴形筆擱(見圖,長31厘米,寬5.8厘米)。2008年我出差去了河南鄭州,經朋友介紹來到錢老先生家,當我看見這件錢泳款的琴形筆擱後愛不釋手,上面所刻的詩文為唐白居易之《養竹記》也讓我特喜歡。錢老說是上一輩傳下來的恕不轉讓。我不能奪人所愛,便說道『享受了眼福足矣』!2011年夏日,我又去了趟鄭州,朋友告訴我錢老病了。得知此消息,我專程來到錢老家探望慰問。老先生十分感動,並主動問起我竹刻收藏之事,我們相談很久也很快樂。臨走時,錢老把那件筆擱交到了我手上,並鄭重其事地說道:『你留著吧!我不會看錯你的!』
細觀此琴形竹刻筆擱(背面為戲竹圖),古雅美觀、雅趣濃郁,到清應無疑。其色黃溫潤,有一種光潔如象牙般的美感;且器形素雅清新,隸書詩文端莊,刻字也頗顯功力。所刻詩文內客為唐代白居易之《養竹記》:『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此筆擱制於嘉慶十年,詩文末落款『梅花溪錢泳』。
全文探討了竹被『君子人多樹為庭實』之原因:竹子的秉性直,直是為了站住身體,君子看見它這種秉性,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竹子的心空,空是為了體現道,君子看見它的空心,就要想到虛心接受一切有用的東西;竹子的節堅定,堅定是為了立志,君子看見它的節,就要想到磨煉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風順還是遇到危急困難時,都應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