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廣州市政法委副秘書長鄧中文給周衝送上獎金。新快報供圖
“黃衣哥”周衝托救懸空女童的事跡感動羊城市民。昨天,廣州市市委領導專程慰問平民英雄周衝,在頒發見義勇為證書時,為他送上兩萬元見義勇為基金會獎勵慰問金。據了解,這是廣州有史以來首次以最高上限的標准獎勵慰問無受傷、犧牲情節的見義勇為人員。
昨天,廣東省見義勇為基金會理事長朱明建為周衝送上兩萬元獎勵金。據悉,周衝目前已獲獎勵9萬元。昨天,珠江鋼琴集團聯系媒體,表示願意錄用“黃衣哥”並全額資助他圓大學夢。
最高獎勵
雙手托起幼童生命
頭發簡短,神情靦腆,在昨天上午的慰問活動上,周衝穿著救人當天身著的那件“標志性”的黃衣。他的話不多,面對褒揚之詞,不時臉泛微紅,憨笑著。
見到周衝,廣州市政法委副秘書長鄧中文一把握著這位23歲小伙子的手說:“你的舉動感動了廣州,感動了每一個人。”鄧中文指出,雖然周衝到廣州短短半個月,但是他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了一名孩童的生命,也托起了社會道德的天平。鄧中文向周衝隆重頒發了廣州市見義勇為好市民證書,並送上慰問金。
廣州市見義勇為獎勵慰問辦法,被認定為見義勇為者但無受傷致殘、犧牲情節的,發放獎勵金1000元至10000元;表現突出可發至20000元。
出名之前
每天上網查詢招聘信息
當媒體和市民全城尋找周衝時,他還在尋找工作,低調地過著自己的生活,每天上網查詢招聘信息。在托救懸空女童之前,周衝參加三次面試,但用人單位都讓他回去等消息。周衝說,對於工作,他沒什麼特別要求。“最好工作地點在廣州,不能離哥哥的店太遠,這樣離女朋友也近一些。”
周衝則一再表示“自己希望從基層做起,從基層慢慢學起,自己現在可以做電焊等工作”。
昨天,珠江鋼琴集團主動聯系,表示願意錄用“黃衣哥”並全額資助他繼續深造。珠江鋼琴集團負責人表示,如果周衝本人願意,我們非常歡迎他和女朋友一起加入公司共同發展。同時,該負責人表示,珠江鋼琴集團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學習型企業,多年以來一直和多家高校合作辦學,周衝如果希望繼續深造,珠江鋼琴將全額資助,全力幫助周衝圓他的大學夢,讓他在廣州紮根成長。
出名之後
工作邀請如紙片般飛來
一夜之間,湖北小伙周衝,從一名默默無聞找工作的打工仔成為備受稱贊的見義勇為英雄,連央視新聞聯播也播發了他的事跡。而周衝似乎還沒有適應,這兩天在眾多閃光燈的聚焦之下,周衝有興奮、有感動,當然還有點累。
而自從周衝的身份被媒體曝光後,他的工作邀請如同紙片一般飛來,周衝表示,已經有不少企業通過媒體或者政府,為自己提供了面試機會。周衝的堂兄周先生告訴記者,近兩天時間裡,不僅天河區委區政府相關部門向周衝征詢就業意向,而且全市已先後有十多家國有企業向周衝發出了就業邀請。
面對媒體
“真沒想到會這麼累”
這兩天在眾多閃光燈的聚焦之下,周衝除了興奮和感動外,還覺得自己真有點累了。
昨天下午4時許,記者見到正在接受媒體采訪的周衝,雖然他的臉上顯出疲憊神色,但仍不時露出標志性的笑容。堂哥周倫說,周衝這兩天除了接受政府部門的慰問外,就是接受媒體采訪,這兩天都沒怎麼休息。站在媒體包圍圈中,周衝不時用衛生紙拭去臉上的汗珠,結束采訪後,周衝笑著對堂哥說:“好累啊。”
面對媒體連日采訪,周衝說,自己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但他仍然很認真地回答著每個記者提出的問題,也配合記者提出的攝影要求,面對鏡頭,他努力適應著。“平時很少上網,看到報紙和網絡上出現自己,雖然高興,但還是不適應。”
周衝說,現在每天想著能夠早點回家睡覺,“真沒想到會這麼累。”
驚險一幕
“黃衣哥”托救懸空女童
6月3日上午11時多,廣州天河怡東苑的市民拍攝的一段驚險視頻。畫面中吊在陽臺護欄上的小孩名叫琪琪,今年剛4歲,她的頭被卡在了陽臺護欄中。從監控視頻可以看到,第一個人發現後,周圍很快趕來五六個鄰居,把胳膊做成手捧狀,准備隨時接住墜落的孩子。但是因為琪琪家裡沒人,鄰居們一時也無法進屋去救人,眼看孩子就要橕不住了,這時一名男子忽然做出了讓所有人驚訝的動作,他從三樓的窗戶攀出爬到琪琪的正下方,一只手抓住防盜窗,另一只手臂高高舉起,托住了孩子懸空的小腳。
女童危急一刻,冒險上前救援的正是周衝,在女孩被救起後,他又悄悄地消失在人群中。此事經媒體報道,廣州市展開了“黃衣哥”大搜索,天河區領導特批街道、城管等部門動用視頻監控尋找好人。
經過一周的苦苦搜尋,這個因為見義勇為不留名而被人們關注的青年終於被找到。周衝,這個23歲的小伙子,5月25日纔從老家湖北孝感來廣州找工作,而工作還沒找到。6月9日,還是周衝的朋友給媒體爆料,纔讓“黃衣哥”現身。X096
新聞觀察
他們為何選擇不願被公眾知道
“我救人並不是圖什麼,我做這個事情只不過是舉手之勞。”舉手之勞、什麼也不圖的周衝,聚光燈下發生的一切顯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一夜之間,這個湖北小伙子周衝就從一個默默無聞找工作的打工仔,成為備受稱贊的見義勇為英雄,而周衝似乎還沒有適應這樣的轉變。
就在幾天前,在“最美司機”吳斌被授予各種各樣稱號與嘉獎,媒體大量報道,引發各界慰問的時候,吳斌的家人在感謝全國人民的同時,堅決拒絕了所有來自於全國各種捐款的時候,已經像一個問號在問我們每個人,這該是怎樣的一個答案呢?
除了吳斌的家人,被浙江杭州引以為傲的“最美媽媽”吳菊萍曾在接受了“三八紅旗手”、“見義勇為積極分子”等榮譽後,也發出這樣的心聲:“媒體把我塑造得太完美了,我只想以後平淡地過日子。”
目前社會處在一個轉型期,而且存在轉型中道德焦慮的時候,我們需要身邊有很多像雷鋒一樣的人,有像吳菊萍這樣最美的媽媽、張麗莉這樣最美的教師、吳斌這樣最美的職業司機等等,但宣傳這樣的人物如何拿捏一個更好的分寸,真的是潤物細無聲,讓所有人都願意接受,並真的被感染,卻是現階段大家都該思考的問題。
有時候能夠拒絕別人尋找到也是一種權利,但是可能像“黃衣哥”周衝這樣,他沒法去拒絕,全城都在人肉搜索。另外,在好人好事越來越多出現的時候我們擔心的傾向:一個非常強調地域特點,比如說這是我們湖北的好小伙子,那個浙江是我們的“道德高地”,這樣會不會形成一種很大的攀比?難道他們都不是中國人嗎?千萬別是GDP這種競爭和攀比剛剛開始降溫的時候,道德GDP的競爭又開始攀比和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