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發表博文《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提出,如果在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如果住到醫院,年輕醫生看了,其他的醫生也看了,大家也討論了,該做的B超、CT、化驗全做完了,誤診率是30%。隨後爭議四起。
據瞭解,此番言論的發起者是武警總醫院腫瘤生物治療科及病理科主任紀小龍。
中國青年報:這個數據是怎麼來的?是經驗判斷?有人說你是危言聳聽。
紀小龍:這個數據在1999年無錫會議(中華醫院管理學會誤診誤治研究會)上就提出來了,沒有公開發表。爲什麼這個話醫生不願意說,老百姓也不願意說,包括官員、行政領導也不願意說?大家知道這是一片雷區,也沒有人願意去捅這個馬蜂窩,現狀就是這樣。
例如醫生30%的誤診率,關鍵是住院病人的數據,這個數據誰家都有。假如這個住院的病人死了,死了以後我們去做屍體解剖,之後我們再跟病人生前在醫院的診斷去對比,有多少對的,有多少錯的,不就很清楚了嗎?
中國青年報:得出這個數據大約研究了多少個病例?
紀小龍:在無錫會議中,有個數據庫在對標準誤診文獻15048篇中的46萬份報道病例進行計算機處理中,發現有12.8萬份誤診病例。現在這些數據我們找人編了一個數據庫。
我也解剖過幾百個病例。當時我在301醫院,我們一共解剖統計分析了3000個病例,這樣得出來30%左右的誤診率。
中國青年報:只有等人死了,解剖之後,才知道是誤診?
紀小龍:對呀。對疾病的診斷,就像演一個電視劇一樣,病人到醫院讓醫生看病,只是這整個劇的一個片段。而一個病從開始到結尾,是一個過程啊,所以這個時候你看不出這個病人他的症狀到底是什麼。最可靠的是病人死了以後,整個劇都演完了,我們才能知道最後問題是什麼?
不管中國還是外國,大約30%的病人是誤診。但是,有70%是對的,這個醫學水平已經很高了。
中國青年報:門診的“50%誤診率”呢?
紀小龍:假如我們有100個解剖,解剖看看是什麼?住院的時候是什麼?然後再看住院之前門診的是什麼?結果發現,門診和住院診斷(看完門診後沒住院的沒法統計)的錯誤率是20%。20%加30%就是50%。我們是分成這兩個步驟得出50%這個結論的,這是很保守的數字。
你不管到哪家醫院看病,掛了號,到醫生那兒聽診,有的一分鐘都不到,最長多少,10分鐘?了不得了。你敘述一會兒,我跟你分析一會兒,能看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嗎?比如說頭痛,一個頭痛後面有幾百個病啊,在這麼短的門診時間裏,醫生能把幾百個病縮小到一半已經很不錯了,水平高一點的大夫,再縮小一半,幾百個病還有上百個可能。你可以想象。
現在醫學發達了誤診率卻在上升
中國青年報:現在醫學發達了,誤診率是不是在下降?
紀小龍:沒有,絕對沒有。我認爲在上升。我們經常會跟外面的醫院有一些會診,發現錯誤率只會比10年前、20年前高,不會比以前低。
“誤診率在上升”這個觀點在國外就有人提過。隨着醫院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設備的更新,醫生更多地依賴設備檢查,而不是更多地靠自己動腦筋分析,使得誤診率不但沒下降,反而在上升。這是一個在醫學界普遍都能接受的觀點。事實上也是這樣。
英國和美國的誤診率比我們還高。一般的報道說英國是50%,美國是40%左右,就是因爲他們更依賴設備。
醫學對人體的認識還很初步,很粗淺。對人身體病理的認識能有10%到20%就不得了了。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醫學發展了,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解決不了!
中國青年報:30%和50%的數據提出後,有很多人反對,南京有一家大醫院的負責人說10%的誤診率就已經很高了。
紀小龍:問題在於那人是醫院領導,看的都是每個月統計的報表,他沒有深入到我們這個領域。報表當然是95%正確,只有5%是錯的。不能被報表的數字所迷惑。
中國青年報:誤診後果可是很嚴重!
紀小龍:這要看他是什麼病。人的身體有好多病,其中1/3是自己可以好的,即使誤診了也無所謂。比較嚴重的病誤診了後果會很嚴重,但這種情況不到10%。這是我們經過統計分析後得出來的大概範圍。多數病人誤診以後並沒有產生嚴重的後果,所以大家也不要恐慌。
中國青年報:這是放棄10%的嚴重患者的理由嗎?如果某種慢性病被當做“小病”一直潛伏着呢?那還叫小病嗎?
紀小龍:所以人們要對自己的身體提高警惕!你平時什麼都不管,到時候就依賴醫生——依賴醫院,低級錯誤就是這麼發生的!比如侯耀文(著名的相聲作家、表演藝術家)去年因心臟病突然去世,如果他平時對身體重視的話,就不會這樣。現在醫學能夠知道心腦血管管道多粗多細,堵了多少,但他從來不去看,犯了低級錯誤。
中國青年報:國家鼓勵大衆“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誤診率這麼高,誰還敢去社區醫院?
紀小龍:這個需要投入,要培養出合格的醫生。另外,去社區看的病主要還是常見病,社區醫院可以解決。現在大病都集中在大醫院,誤診率肯定更高。醫生一上午有十幾二十個號,哪有時間仔細問病人?要仔細瞭解,也做不到呀。事實就是這樣。
中國青年報:你曾指出,如果在一家醫院診斷得了什麼病,一定要徵得第二家醫院的核實,才能降低誤診率。這樣不就造成人們重複看病,增加看病費用,還加劇醫患之間的不信任了嗎?
紀小龍:這個不是我提的,這是美國提出的減少誤診的唯一可行方法,叫second-opinion(第二個意見)。比如這家醫院給你診斷得了乳腺癌,你不能馬上開刀,什麼都聽他的,聰明的做法是要找第二家醫院。這樣可以把30%的誤診率降低一半。這也是唯一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