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11年來,父母傾盡所有走遍全國給女兒治病;11年了,父親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11年來,每個夜晚父親都蜷縮在牀邊,牽着女兒的手哄她入眠,三千多個夜晚他沒睡過一個整覺;她這11年的生命是父母親用無私的愛、無限的辛苦換來的;11年了,每到父親節、母親節,她只能用一個鬼臉、一個擁抱,把父母逗樂,表達對雙親的感謝;今年的父親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用愛心滿足了她的孝心……
老爸 您穿上新T恤真帥
父親節到來之際,患腦膠質瘤18年的小頡,在人民醫院生物治療中心的病房內,親手將父親節的禮物——嶄新的T恤衫穿在父親的身上,獻上父親最想要的家用電器,誇獎父親真帥。64歲的任先生擁抱着懂事的女兒,一家人喜極而泣,並衷心感謝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幫助女兒實現了多年的心願。
想當播音員的美麗女孩不幸患上腦膠質瘤
今年29歲的小頡從小活潑好動,口齒伶俐,夢想是當一名播音員。她喜歡物理、歷史等課程,作文寫得特別好。據小頡媽媽說,孩子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有一次組織聯歡會,苦於沒有音響設備,小頡爭得爸媽的同意,把家中的音響拆開拉到學校,自己攢上了,老師都非常驚訝她的動手能力。
2001年,18歲的小頡出現內分泌失調的症狀,並且喝水特別多,“腦膠質瘤”的診斷讓幸福的一家人宛如晴天霹靂。從此,同爲工薪階層的父母的生活中就只有“存錢”和“看病”這兩件事。小頡的爸爸說,別人的孩子有未來,有希望,我的女兒我就看今天,我要讓她過好每一天。
坎坷求醫路 父母親情感天動地
天津、北京、東北,伽馬刀、X刀、藥物、鍼灸、中藥、偏方,愛女心切的老任夫婦,帶着女兒尋遍名醫,病情只是得到暫時的緩解和控制。2009年,小頡的病情一度加重,一向堅強樂觀的她情緒低落,變得不愛說話。“十年了,我累了”,孩子話像錐子一樣戳着家長的心。小頡的爸爸強忍淚水,告訴女兒,“每個家庭都有生活的重點,我們這個家的生活重點就是把你的病養好”。爲了寬慰父母,無論面對怎樣的治療,小頡從沒叫過疼,沒說過難受。
任先生回憶,做伽馬刀治療的前一天晚上,小頡洗完澡,患上紅色的秋衣秋褲,還把腳趾甲染成鮮豔的紅色,孩子裝出的鎮靜讓父親心疼。孩子患病後,隨着病情的發展,身體活動變得不靈活,任先生每夜都蜷縮在女兒牀邊,女兒伸出手緊緊抓着父親的手,直至入睡,半夜孩子一動,任先生立刻驚醒。住院治療期間,所有病友看到這樣的好父親,無不感動。
好心白衣天使 圓心願延生命
在人民醫院生物治療中心,一對感天動地的父母,一個堅強懂事的女孩子,一羣永不言棄的醫護人員一起面對一個世界難題“腦膠質瘤”。
小頡吃了父母從外地弄來的的偏方,牙齒開始變黑,暫時停藥後孩子病情變化。免疫力低下,感冒咳嗽不斷,耳朵、牙齒經常腫脹。今年2月份的影像學檢查提示,孩子的腦部腫瘤形態突然發生變化,腦室中線偏移,無法手術、無法再進行放療。束手無策之時,經人介紹來到天津市人民醫院找龐雁主任採取先進生物治療技術試試,或許還有希望。
住院後,龐雁主任認真分析病情,和多年的治療經過,認爲:腦膠質瘤位於大腦手術禁區,而且,腫瘤較大,不可能進行手術切除;放療已經做到最高劑量,不能再進行放射治療了;而腦膠質瘤對化療大反應普遍較差,生物治療幾乎可以說是這個病人唯一的治療方法。在查閱了大量國內外相似病例治療報道的基礎上,制定了該患者的生物治療詳細方案,對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以及應對措施進行了周密的安排,並聯合腦系科,腫瘤科,血管科,急救科組成聯合專家治療小組,爲患者進行了前後近兩個月的第一階段的初步嘗試性治療。
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在病人和家屬的積極配合下,人們發現雖然生物治療並不能創造奇蹟,但確實在病人身上看到了驚喜:4個月的密切隨訪結論是“帶瘤生存,症狀改善”,也就是說,現在的病人,頭疼頭暈的症狀已經逐漸消失,手腳的運動障礙得到很大的改善,基本可以運用自如。
在病人和家屬滿心歡喜的同時,醫護人員又投入到了爲病人制定第二個階段的治療方案的緊張工作中。
每次治療,小頡都要和護士姐姐們訴說父母親的不容易,特別是父親,這麼多年沒有添過一件新衣服,吃飯營養都寄着自己,父母都六十多歲了,自己也想給他們過母親節、父親節,但是沒有能力,只能在節日爲父母扮個鬼臉,逗他們笑或者給一個擁抱。
細心的李敬護士長無意得知了孩子希望在父親節想送給父親一件新衣服和電餅鐺,和科裏的醫護人員一起,紛紛獻出一點愛心,爲小頡的父母每人買了一件新衣服和電餅鐺,並一起保守祕密。
父親節前,小頡終於將自己人生第一份父親節禮物鄭重其事的送給爸爸。醫護人員鼓勵小頡,要勇敢面對疾病,他們每年都會陪她給雙親過父親節和母親節。(記者趙首蕊 通訊員李哲 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