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朝松
端午節,市場上各種粽子一擁而上,熱鬧非凡。然後就有很多時令問題出現,什麼人適合吃粽子啊,什麼人不適合吃粽子啊,早晚什麼時候吃好啊,吃粽子要不要配菜啊,等等。
這大黃米和糯米有什麼共同點呢?首先,它們都很粘。粘大黃米做的食品在冷的時候較硬,加熱之後就變得非常柔軟,粘性很強。這種粘性來自於其中佔絕對優勢的支鏈淀粉。凡是『粘』『糯』品種的糧食,都有這種特點,而非糯性品種裡面都有一部分直鏈淀粉,就不那麼粘了。另一個共同點,就是按傳統說法,糯米和粘大黃米都性質溫熱,有補虛的作用。也就是說,適合身體虛弱怕冷的人吃。其中大黃米性質更溫暖一些,是傳統推薦的暖身補養食品。
對於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傳統稱為『胃寒』的人來說,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如果因為貪吃螃蟹大蝦之類胃裡發涼,趕緊吃一個熱粽子,或者喝碗熱糯米粥,馬上就會舒服不少。
不過,凡是養生建議,都要區分不同體質的人。對於消化差的人,粽子固然是個養生好食品,對於糖尿病人就未必了。因為食後血糖上昇太快,甚至比白糖還要快,糖尿病人應當少吃精白糯米做的粽子,大黃米粽子也要限量。哪怕是不加大棗不加豆沙的粽子,也完全一樣。
回到糯米和大黃米的話題上。這兩種粽子食材的不同點呢,就是大黃米的營養價值要遠高於糯米。它的鐵含量是糯米的3倍,鎂含量是2.8倍,鉀含量是1.6倍,維生素B1含量是1.5倍,膳食纖維含量是5倍!其中還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這樣的抗氧化成分。所以,古人用它來做粽子,的確很明智。
不過,目前的粽子品種更多,已經不局限於兩種食材。市場上有八寶粽子,加了多種粗糧豆類和花生。其實做玉米粽子也很不錯,在糯米中摻點甜玉米,讓它的口感變得不那麼粘膩,還有一種清新爽口的感覺。
貼心叮嚀:
1.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有些質量差的糯米在冷後會有變硬現象,五谷雜糧粽子冷後的回生現象更明顯。
2.粽子屬於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適。因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飲食數量較少,清香溫熱的粽子吃起來又方便,又讓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覺都很幸福。
3.素粽子的熱量沒有傳說中那麼高,但畢竟屬於糧食,吃了粽子就要相應減少米飯、饅頭、面條等主食,否則會帶來過多的淀粉引起體重上昇,還可能過於飽脹引起消化不良。一般來說吃一個大粽子減一小碗米飯即可。
4.熱糯米本身雖然好消化,但和油膩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黃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感覺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則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選清爽的北方小棗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膩的菜。對於容易上火的人來說,不宜配促進身體發熱的牛羊肉類、油炸食品和過辣的菜。蔬菜、豆制品和不油膩的魚類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