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鄭和的船隊經過南中國海西部沿海海域,首先到達越南的占城(今歸仁),然後到達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馬來西亞的滿剌加(今馬六甲)、印尼的舊港(今巨港)、阿魯、蘇門答剌(臘)、南巫裏。再從南巫裏(印度尼西亞亞齊)出發,橫越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到達錫蘭山(今斯里蘭卡)。然後繞過印度半島,先後到達印度的小葛蘭(今奎隆)、柯枝(今柯欽)、古裏(今卡利卡特,位於印度半島的西南端)。鄭和的船隊最遠曾到達非洲東海岸,紅海等地,可以說,元末明初印度洋成爲了中國的內海,鄭和下西洋就是巡航印度洋沿岸諸國。
在西太平洋一帶,鄭和重點經營了舊港、蘇門答剌、爪哇和滿剌加。鄭和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與在滿剌加設立的海軍基地不無關係。滿剌加在今天馬六甲海峽的東岸,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永樂七年,“鄭和奉敕,賜雙臺銀印,冠帶袍服,封爲滿剌加國王,並封其國之西山爲鎮國之山,御製碑文。”《明太宗實錄》。1409年大明艦隊返回中國前,鄭和向滿剌加國王贈送了一批王宮用瓦,作爲回報,滿剌加國王允許大明海軍在馬六甲建立下西洋的海軍基地。
據林梅村介紹,在今天的馬六甲還有“三保山”,山下還有“三保井”,顯然大明艦隊的海軍基地就在三保山。據馬歡《瀛涯勝攬》所載:中國寶船到彼,則立排柵如城垣,設四門更鼓樓,夜則提鈴巡警。內又立重柵如小城,蓋造庫藏倉廒,一應錢糧頓在共內。去各國船隻,回到此處取齊,打整番貨,裝載船內,等南風正順,於五月中旬開洋回還。”此外,在印度洋一帶,鄭和重點經營了印度的古裏和錫蘭山(今斯里蘭卡);在阿拉伯海一帶,鄭和重點經營了處於亞、歐、非三洲之間的忽魯謨斯(霍爾木茲,在今伊朗東南)。
至今在波斯灣和非洲東海岸仍能發現當年鄭和下西洋留下的遺蹟。在印度西海岸的柯欽海邊仍能看到古老的中國式漁網,從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五代趙幹的《江行初雪圖》上,仍能見到這種古老的漁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