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讓中國消費者聞之色變的地溝油在別人眼裏卻可以“飛上天”。7月中旬左右,2000噸產自上海的廢棄油就將開始它們的“飛天之旅”,在通過報關等手續後,這些油將被荷蘭航空的技術人員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飛機使用。
廢棄油變身航空燃油上天的消息迅速引起網民關注,“地溝油”變“航空油”到底靠不靠譜?中國公司是否具有完整“變油”技術?廢棄油“上天”能否阻擊地溝油“上桌”?
核心提示
質疑一
廢棄油“飛上天”
靠譜嗎?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廢棄油中含有大量的動物油脂,這些油脂在經過提純、化學反應等特殊處理後,可以加工成爲0號生物柴油,這一工藝在上海中器、綠銘等企業均可完成;進一步處理後,可使其燃燒值等指標達到飛機燃料油的標準,生產成爲航空生物煤油。
據悉,上海綠銘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與荷蘭皇家航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綠銘將爲荷蘭皇家航空提供由廢棄油轉化成的“0號生物柴油”1萬多噸,不久後第一批油即將發貨,經過荷蘭公司的技術再處理後變爲航空生物煤油,供飛機使用。
荷蘭航空旗下的某生物燃油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德克先生在接受採訪時介紹,從去年開始荷蘭方面已經在中國積極尋找廢棄油原材料的供應,且對來自中國很多樣品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非常滿意。目前公司主要關注中國的大中型城市,這些城市的人口比較多、食用油消費量高,廢棄油的產量也相對較多。除了中國,公司還從北美以及歐洲其他國家進口廢棄油原材料。
而荷蘭航空並不是唯一一家將廢棄油“飛上天”的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8年,英國已有航空公司嘗試了將動物油脂轉化爲航空燃油,並進行了試航;2011年,英國湯姆森航空公司也嘗試將飛機其中一個引擎中的燃料,改變成廢棄油處理成的燃料油,實現了試航成功;2012年6月,荷蘭航空的“廢棄油”航班也開始執飛洲際航線。
質疑二
中國飛機爲何
不能“喝”“地溝飛機油”?
中國公司煉地溝油爲何不“喂”中國飛機?中國地溝油只能通過出口“上天”嗎?是否因爲煉油成本過高公司不願幹?還是技術問題?一時間,網民質疑聲四起。
記者採訪後發現,沒有實現大規模推廣,主要和三個方面原因有關:
其一,技術成熟度不夠。德克介紹,從“0號生物柴油”到航空生物煤油需經過特殊工藝處理,這一步工藝要求較高。記者發現,目前我國已有不少環保公司能將廢棄油處理成“0號生物柴油”供船舶、汽車等作爲燃料油使用,但將“0號生物柴油”升級爲可供飛機直接使用的航空生物煤油,技術並不成熟。
其二,轉化成本較高。目前來看廢棄油“上天”尚處於試驗階段,因成本過高而沒有大規模推廣。德克介紹,航空生物煤油的燃燒值和普通燃油基本相同,但生產成本較高,此前一直爲傳統燃油的三倍左右;現如今公司進口大量的廢棄油原料,和合作方共同努力降低成本,但成本也仍在傳統燃油之上。
其三,原料不足。“有了純熟的技術,也難以讓廢棄油大量‘上天’。”綠銘執行總裁張英文表示,在很多城市,與“無本萬利”的收油“游擊隊”相比,生物柴油處置企業收購原料的價格不具備吸引力,因此一些小餐飲企業將廢棄油紛紛倒賣給了“游擊隊”最終迴流餐桌,正規企業反而“吃不飽”。
德克也表示,非法收購者收購地溝油的價格比合法的廚餘垃圾回收公司高,所以生物質燃料公司的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如果我們能保證穩定便宜的地溝油原料供應,那麼生物燃料的價格就能大幅下降,並更具有競爭力。”
質疑三
“上天”消滅“上桌”,
能否實現?
網友紛紛說,如果廢棄油都“上天”了,能實現大規模推廣,豈不是地溝再無油可撈?到那時,地溝油就真的能消失無蹤影。
專家認爲,爲了讓廢棄油“上天”而非“上桌”,政府和企業可以做的還有很多。最關鍵的就是從源頭上管控,保障正規生物柴油轉化企業的原料供應。近段時間以來,上海、北京等各地紛紛開始了新嘗試。例如,對廢棄油的產生和回收進行“全程監控”,在餐館後廚安裝攝像頭,爲儲油桶裝上GPS設備等,藉以減少廢棄油“入地溝”再“上桌”的可能性。
同時,網友說,應借鑑國外經驗,出臺更多的相關政策法規來打擊地溝油的非法收購,讓“游擊隊”不敢收油。此外,還可以給予生物質燃料企業更多的支持和補貼。企業能夠降低成本,就能提高從餐飲單位收購廢棄油的價格,與“游擊隊”打起價格戰。
“如果廢棄油都能‘上天’,既能使地溝油遠離中國人的餐桌,也同時生產出清潔的生物燃料供給航空業,提升其環保性。這對中國的政府、老百姓、餐飲安全和航空業來說,都是共贏的。”德克說。
張英文表示,公司打算先與國際上相關企業合作,提供廢棄油原料,進行利潤分成;等到時機成熟時,就可以形成一個合資企業,將技術引進國內。“我們估計在今年國慶前後引進這樣的技術,到時國內航空公司也能購買並直接使用我們的油了。”
“地溝油”闖關
加氫變形
闖過法律關
在德克看來,“地溝油”變廢爲寶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並非技術門檻,而是標準很高的法律門檻。歐盟對於生物燃料的要求很高,不是隨便什麼原料都可以拿來做燃料用以商業使用。
據荷航總裁卡米爾·厄爾林斯說,早在2009年,荷航的一架波音747飛機已經在引擎中採用了50%的生物燃料,證明利用生物煤油飛行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直到去年,“加氫可再生飛行燃料”技術才通過國際標準組織的認證,允許其在商業飛行中使用。
“地溝油”燃料優勢何在?
排碳少效率高還能多跑路
荷蘭航空公司的聲明中說,使用“地溝油”燃料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對生物多樣性和食品供應產生的不良影響最小”。
德克介紹說,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生物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比化石燃料更糟。
因爲不用重新生產作物,就免去了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這使得“地溝油”燃料,相對傳統的化石燃料減排60%-80%,今後還可以增加到90%。
生物燃料對環境的破壞一直是其受到詬病的原因之一。
此前,棕櫚油轉換的生物燃料技術已經被證實是可行的,但是,棕櫚油的生產已經對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的森林和人類棲息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將其轉爲飛行燃料,可能會加重這種破壞。
維珍公司曾在倫敦到阿姆斯特丹飛行航線上使用了5%的生物燃料,但光一趟飛行就需要15萬個椰子。
在這種情況下,“地溝油”燃料的使用效率成爲它的優勢。生物柴油同樣是將植物油轉化爲燃油,但它一般不能單獨使用,要和普通柴油混合使用,最終的混合燃料中,往往只能帶有20%,甚至5%的生物柴油。但經過加氫處理,廢棄的“地溝油”可以100%地替代石化燃料。
此外,德克介紹,相比普通的飛行燃油,這種“地溝油”轉化而來的新型燃料的效益還要多出1%到2%,也就是說,使用這種燃料的飛機,還可以多飛1%-2%。(本報綜合)
“地溝油”如何變身?
“加氫可再生飛行燃料”是核心
將植物油進行脫氧處理
一系列的有機化學過程(關鍵一步是進行加氫裂化)
在持續的氫氣壓力作用下,分子間碳鍵被破壞,生成較小的碳氫化合物
產生不飽和烴
再進行“異構化”(將化學物質的自身組成結構進行改變)
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經過“加氫”處理,廢棄的“地溝油”可以100%替代石化燃料
相比普通的飛行燃料,“地溝油”燃料效益要多出1%到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