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能自由行走的“太空機器人”,釣魚時監測魚鉤的“水下觀測器”,不沾蒸汽的新型透明鍋蓋……從1999年至今,13年來,在濱海新區大港劉崗莊中學劉月升老師的帶領下,一所農村學校的學生先後獲得了300多項國家專利。在去年《光明日報》和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活動中,劉月升從全國846萬鄉村教師中脫穎而出,被評爲“特別關注鄉村教師”。前不久,劉崗莊中學再傳喜訊,劉月升和他的學生有3項作品入圍了即將舉行的兩個國家級科技創新類大賽。
劉月升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對電子、機械情有獨鍾,多年來製作過不少“稀奇古怪”的東西。1999年,他到劉崗莊中學任教後發現,不少學生都對小發明很感興趣。漸漸地,他開始帶領學生從事發明創造。一次,大港組織科技創新大賽,他們設計了3項小發明,最終都獲得了一等獎,這讓他們備受鼓舞。後來,劉月升在學校成立了科技發明小組,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發明多次獲得國家級、市級獎項。一時間,劉崗莊中學這所只有300多名師生的偏遠農村校聲名鵲起,很快成爲本市首批承擔市級科研項目的學校。
走進劉月升的發明小組工作室,船模、航模、發動機,以及螺絲釘等各類零配件擺滿了工作臺。劉月升告訴記者,爲了降低成本,工作室的很多東西都是他從廢品站淘來的。劉月升回憶,他和學生的第一項專利是磁性電池,這就是靠學生自己發現得來的。起初,學生們做物理實驗時,覺得用大小不一的電池槽固定電池太麻煩,於是師生一起研究,發明了這種帶有吸力、可以不用電池槽而首尾兩極接在一起固定的電池。
“設立發明課的初衷是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探索、研究,提升綜合素質,現在看來,很多學生都受益了。別看是農村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一點兒也不輸城裏孩子,現在,學生們對鑽研科學的熱情越來越高了。”劉月升欣慰地說。記者王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