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多個針對高考狀元發展去向的調查結果引網民爭論
文/記者徐靜實習生陳敬霖、陳文標
多個調查認爲,恢復高考後的中國高考狀元無一人成爲所在職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事關高考狀元,引發人們的關注和議論在所難免。儘管很多人認爲,這是中國教育體制帶來的結果,高考狀元不代表“最優秀”,但更多的人還是認爲多數高考狀元現在混得並不差,他們即使不是婦孺皆知也應是職場中的佼佼者,況且職場領袖也不應是成功的唯一標準。
狀元無一成爲職業領軍人物
日前,有媒體記者調查了1977年至1999年湖南24名狀元的職業狀況,竟發現無一人成爲所在職業領域的領軍人物,甚至大多已湮沒無聞,有的成了全職太太。此外,雲南教育廳長羅崇敏研究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來全國的124名高考狀元,他在6月25日公開發表調研結果:“他們一個都沒有成爲所從事職業領域的領軍人物。”
7月11日,中國校友會網總編、“高考狀元研究”課題組專家趙德國介紹,該課題組調查了自1952年至2011年全國範圍內的1400名高考狀元,現有的“職場狀元”名單中出現了高考狀元的身影(兩院院士),但交集非常少,且都是上世紀50年代的高考狀元。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高考狀元無一人成爲職場狀元。
教育制度扼殺創新?
媒體的報道通過微博開始在網上發酵。當然,首當其衝要被批評的無疑是誰都可以批評幾句的中國教育環境。網友“嘉善博士”就說,“現行教育體制下,培養的所謂狀元,能有什麼用?值得反思!我曾從事過中學段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反覺得職教出來的學生,敢闖敢拼,倒有一番成就。”
有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封閉的環境,加上老師、同學對於學習好的同學比較包容,容易將他們打造成‘溫室的花朵’、‘象牙塔內的狀元’。如果未在大學調試好,進入社會後短期內將很難適應,對社會的理解、接受度也不高。”“在中國的中學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分數,忽視了性格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應試教育的悲哀啊!教育爲啥求同伐異?從幼兒園開始就扼殺創造的靈感,只會模仿,難以創新,只重結果,忽視過程……我改變不了這現狀,但不能讓它改變我。”網友“狼行天下4885”說。
狀元產生亦屬偶然現象
不過,很多人還是沒有“吃不着葡萄說葡萄酸”,他們對高考狀元給出了同情和理解。有網友就認爲,就像高考不是檢驗學生優秀與否的一切標準一樣,職場領袖也不是成功的唯一標準,甚至很有可能對這個角色略有不屑。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張敏強教授認爲,高考狀元沒有成爲職業的領軍人物其實也屬正常。首先,一個考生要成爲狀元的機率偶然性大於必然性,其實考試相差5分,10分,甚至20分的學生水平都差不多。而狀元被過分放大,戴過多的光環,總覺得他們必須在每一次考試中都拿第一,不然就說狀元居然沒考第一,這給他們過多的壓力,不利於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同時,狀元揹着過重的包袱,難以承受,就容易選擇逃避,因此難以成就預想中的事業。
還有人從更爲專業的角度進行爭論。“這個結論值得商榷吧:1.全文未對‘職場狀元’這一變量給出定義與標準;2.樣本選取存在明顯漏洞;3.未對特徵變量進行控制,如已不屬於我國國籍的高考狀元,很多中學成績優秀者已在高考前保送等。”
狀元其實混得並不差
同時,張敏強也認爲,不能說一定要成爲職業領軍人物才能標誌着狀元的成功。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理想不同,所追求的事物有所不同,成功沒有唯一的定義。“一個人的目標理想是成爲全職太太,最終她達到了,她過着她喜歡的生活,那也就是成功。”他說。
成爲樣本的部分湖南狀元已是大學教授和行政管理者,也有人成爲親子教育專家和記者。在廣州一家媒體,也有福建省某年的高考狀元,作爲一名記者,她成爲同事們公認的優秀記者之一。“不是說成爲領軍人才纔是成功,這樣的標準對高考狀元實在太過苛刻。”有市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即使很多狀元沒有成爲職場婦孺皆知之人,但也應是其中的佼佼者。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上世紀70年代恢復高考後,廣東高考狀元多在大學、企業任職,還有成爲著名網絡企業的工程師,他們過得並不差,只是未能達到人們此前想象的事業高度而已。
其實,即使在中國古代,科舉狀元也絕非個個都能成就萬世功名。與洪秀全、顧炎武、蒲松齡相比,傅以漸、王式丹、林召棠的名字恐怕少有人知,後者都曾是科舉狀元。“人能否被記住,不是你做了多大官,而是看你做了多大事。”
網友意見
@嘉善博士:現行教育體制下,培養的所謂狀元,能有什麼用?值得反思!我曾從事過中學段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反覺得職教出來的學生,敢闖敢拼,倒有一番成就。
@SECOM陳光偉:學歷高並不代表能力強,這一現象應該證明了中國的教育太死板。
@中凱郭子龍:有知識,沒文化。這些都很正常。高考狀元也證明不了綜合能力,更多的技能是在進入社會以後在工作中學會的。
@死死團總長陳十八:不反對中國教育存在問題,但是也別盲目亂黑教育制度,對於我們年輕人目前而言已經是最爲公平的。
@大約在第五季:中國人習慣了這樣看待一個人,高考狀元就一定是職場狀元?未必,不是也好!劉翔必須每次都拿冠軍?未必!他是一個人,有可能傷病,有可能有更強的對手。
@BJ土豆:高考狀元只是人家學習好,沒說明人家自己打算在職場上風生水起,人家有自己的追求。隨遇而安,做一個普通的勞動者,跟高考狀元不矛盾。
@白貓7788:成爲全職太太就是失敗?如果人家追求的就是成爲全職太太,喜歡的就是相夫教子,並且現在很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本版所引用微博或圖片的作者請與本報官方微博聯繫,以便發放稿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