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共中央組織部30日宣佈,全國省市縣鄉四級黨委換屆工作已經完成。這項工作涉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應換屆的374個市(州)、2789個縣(市、區、旗)、33368個鄉鎮黨委,歷時20個月。
此間接受採訪的黨建專家指出,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執政黨整體性的“新老交替”,無疑是全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觀察中共選人用人導向的一個重要窗口。
本次換屆,選出新一屆省(區、市)黨委常委404人,平均年齡54歲,50歲以下105人;大學以上學歷398人,其中研究生290人。在新一屆市、縣黨委常委中,具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分別佔90%、90.6%。
“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一屆省級黨委班子中,50年代的幹部成爲主體,大學本科成爲普遍學歷,這表明中共堅定不移推進幹部的年輕化、知識化,保持幹部隊伍的生命力和活力。”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提名的省(區、市)黨委常委中,擔任過市縣黨政正職的佔63%,具有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等任職經歷的佔42.5%,從基層成長起來的佔61.6%。
在新一屆市、縣黨委領導班子成員中,具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分別佔51.7%、66.1%。市黨政正職具有下一級黨政正職經歷的佔66.8%,縣委書記具有縣級領導班子或鄉鎮領導工作經歷的佔86.4%。
汪玉凱指出,近年來,中共選人用人日益體現出重視基層的導向。這次黨委換屆中,這種導向更加鮮明,尤其是重視黨政一把手在基層關鍵崗位上的任職經歷。新一屆領導班子年富力強、文化素養較高,瞭解基層、實踐經驗豐富,綜合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
中央組織部的分析顯示,通過這次黨委換屆,一大批熟悉黨務工作、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羣衆工作的幹部充實到了省、市、縣各級的領導班子。
受訪專家普遍認爲,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和諧、密切黨羣關係,這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共面臨的重要考驗。從這次黨委換屆可以看出,中共更加看重幹部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這是選人用人思路上的一個顯著變化。
中央組織部介紹說,這次黨委換屆把德的考覈放在首位,積極探索考察幹部德的有效途徑,努力把幹部德考覈準、考察實。突出考覈科學發展實績,防止簡單把經濟總量、發展速度等作爲評價幹部政績的主要依據。注重考覈廉潔自律情況,切實防止“帶病提拔”、“帶病提名”。
“德才兼備,以德爲先,這是中共近年來特別強調的選人用人標準。黨委換屆中,更加關注對幹部的德、工作實績、廉潔自律的考覈,有助於提升選人用人的成功率和黨員羣衆的公認度。”汪玉凱分析說。
縱觀這次四級黨委換屆,中共積極運用近年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熟舉措,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努力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
分析新一屆黨委領導班子可以發現,省級黨委班子成員中交流乾部佔到了50.3%,市、縣、鄉黨政正職和關鍵崗位幹部基本實現交流任職。同時,不少地方採取了公開選拔等競爭性選拔方式,集中選拔了一批優秀幹部,儲備了一批年輕幹部、女幹部等結構需要的人選。
另一個鮮明的特點是,這次黨委換屆擴大了幹部考察中的民主:對新班子人選進行了全額定向民主推薦,對現任班子成員進行了民主測評、民主評議;普遍採取考察預告、差額考察、考察公示、實績分析、實地考察、延伸考察等方法。
在選舉過程中,提高黨委委員、候補委員候選人的差額比例。其中,省(區、市)黨委委員、候補委員差額比例由上次換屆的平均11.3%提高到11.9%;市委委員、候補委員的差額比例平均爲14.9%,縣委委員、候補委員的差額比例平均爲11.3%。
“這次黨委換屆,從擴大幹部交流到實行競爭性選拔,從民主推薦考察到擴大差額比例,中共在選人用人方面穩步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步伐,呈現出新形象、新氣象。”汪玉凱評價說。
一組數據印證了這一點:從省區市黨代會代表民主測評情況看,認爲本地換屆選舉風氣“很好”的佔94.1%,“好”的佔5.4%;2011年全國組織工作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選人用人公信度比上年提高了3.7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