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眾所周知,西班牙以節日繁多聞名於世,每年約有200多個大大小小的節日。比較富有民族風格的節日有狂歡節、瓦倫西亞的法亞節(火節)、聖周、塞維利亞的四月節、馬德裡的聖伊西德羅節(又稱斗牛節)、聖體節、奔牛節、聖地亞哥節、西紅柿節、聖皮拉爾節等,不僅花樣繁多,過節方式也不盡相同。西班牙人會在節日期間舉行露天音樂會、化妝舞會、宗教游行、施放煙火、歌舞表演、斗牛等活動,全民出動、盡情狂歡。
可以說,西班牙民族用節日來表現了他們特有的活力與性格:西班牙人追求榮譽勝於生命,這也是奔牛節能夠在西班牙誕生、發展並延續至今的原因;西班牙民族是奢侈的,不僅僅體現在血腥的斗牛,狂熱的足球和高迪的建築上,也體現在法雅節上將龐大的藝術作品付之一炬的火焰上。
去到西班牙你會發現,在那些對我們來說什麼都新鮮的節日裡,不僅可以了解每個城市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還能親身體會不同地域西班牙人熱情奔放的性格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奔牛節:勇敢者的瘋狂游戲
『聖佛明節』俗稱『奔牛節』,是西班牙的傳統節日,始於1591年,每年7月6日至14日在西班牙北部Basque地區的小城潘普洛納(Pamplona)舉行。節慶的第一天由市政廳廣場發出火箭炮揭開序幕,在接下來的7天7夜裡,各項慶典活動包括音樂、藝文、露天舞會等等,讓人通宵達旦地開心享樂,而白天的重頭戲是每天清晨8點就上演的牛追人大賽。一輛又一輛爆滿的巴士把世界各地的游人送到這裡尋歡作樂,每晚都有煙花表演歌舞昇平,每間酒吧都水泄不通,每個人都帶著點醉意……這就是被形容為『世上你能活得最快活的一周』的奔牛節。
奔牛節的起源與西班牙斗牛傳統有直接關聯。從前要將凶猛高大的公牛從城郊的牛棚趕進城裡的斗牛場非常困難。16世紀時,有人突發奇想:劃出一條路線,將牛激怒,誘使公牛自己奔跑衝入斗牛場。再後來,人也加入其中體驗在憤怒公牛前奔跑逃命的刺激,每年的奔牛節都會引來上萬全球冒險愛好者來此『劇烈運動』。位於潘普洛納舊城區的『奔牛之路』長約880米,所經之路是石板街,巷道狹窄,奔牛節當日通道兩旁會用雙重圍欄隔開,供被牛追逐的人在危急時『騎牆』躲避之用。選中的公牛個個都是重約四五百公斤的大家伙,從牛棚憤怒狂奔而出時能達到時速20公裡以上,大街上數以千計穿著潘普洛納傳統服裝的年輕人和游客則冒著被牛只衝撞和踩踏的危險在牛群前拼命奔跑,時常會發生人仰牛翻的驚險場面。跑不動或稍有危險就往兩邊的柵欄上一騎,就可以躲避,最終所有公牛跑入斗牛場表示奔牛結束,下午,這些公牛將與勇敢的斗牛士再次激戰。
大文豪海明威在《旭日東昇》(The Sun Also Rises)裡將奔牛節描寫得淋漓盡致,使之名揚天下,所以小城特地在斗牛場的大門口設立了海明威的雕像。每年的奔牛活動都有兩三百名參加者受傷,甚至還曾有人被牛刺死的慘烈事件發生,也遭到動物保護主義者的抨擊。但西班牙人認為奔牛節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膽識、技巧和意志的機會,至今仍然樂此不疲,稱之為『勇敢者的游戲』。
西紅柿節:狂歡的紅色大戰
西紅柿節(西文:La Tomatina)和奔牛節一樣,也是西班牙聞名世界的傳統節日,始於1945年,於每年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進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西班牙東部小城布尼奧爾,和當地居民一道用上百噸西紅柿作武器展開激戰,使寧靜的小城變成一片『西紅柿的海洋』。
西紅柿節當天,參加者一早便會紛紛到達布尼奧爾小鎮湧入小鎮主道,位於大街兩旁的當地居民會向樓下灑水歡慶。絕大多數參加者在活動之前都會穿上泳衣,戴上潛水鏡和浴帽。中午12點,滿載番茄的大卡車緩緩駛入,隨著一聲令下,車上的人把車上的番茄拋撒下來,人們立即衝過去抓起這些『紅色子彈』胡亂地向身旁熟悉或陌生的人們身上砸去,每個人都各自為戰,盡情享受。大約混戰近兩個小時後,衝天炮再一次響起,所有人都要停下來,否則會按照規則處以罰款。番茄『彈盡糧絕』,人們精疲力盡,這場狂歡激戰也就此宣告結束。整個街道都成為了番茄醬的河流,人們渾身上下都沾滿了番茄汁,幾乎都被染成了紅色。狂歡者會湧向城市的公共淋浴點和水龍頭處排隊衝洗乾淨。同時,消防人員會用高壓水柱將街道清洗乾淨,約一個小時後,整個廣場和街道被清潔得乾淨如初,布尼奧爾城又恢復了往常的寧靜。
關於西紅柿節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有一天該城裡一個小樂隊從市中心吹著喇叭招搖過市,領頭者更是將喇叭翹到了天上。這時,一伙年輕人突發奇想,抓起西紅柿向那喇叭筒裡扔,並且互相比試,看看誰能把西紅柿扔進去。另一種說法是說1945年,這裡發生了一次街頭斗毆,事件發生在水果蔬菜攤旁邊。斗毆的青年們拿起蔬菜和木板作為武器。後來被維持治安的警察介入驅散。一年以後,這群青年再次打斗,但不同的是,這次他們自己帶來西紅柿來作為武器。無論哪種說法都讓人驚訝:西紅柿多到吃不完了嗎?確實,在這裡,西紅柿給人們帶來的不只是豐收的喜悅,還有狂歡的快樂。當然,游戲規則是西紅柿必須捏爛後纔能出手。
法雅節:奢侈的迎春盛典
瓦倫西亞是西班牙海鮮飯的故鄉,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兼第一大港。如同西班牙其他著名城市,瓦倫西亞也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體。在中國游客的心目中,可能瓦倫西亞沒有馬德裡和巴塞羅那那麼出名,但是在《Lonely Planet》評出的2011年全球十大最值得期待的旅游城市榜單中,瓦倫西亞赫然在列,而且是歐洲第一名,入選的理由第一條即為法雅節狂歡。
瓦倫西亞法雅節在每年3月15至19日舉行,又被稱為火節,西班牙文叫Fallas de San Jose。人們在這一天將制作的各式人形玩偶都付之一炬,以迎接春天的到來,這也是西班牙傳統三大節日之一。火節上,來自全球各地游客和瓦倫西亞當地的人們一起舉行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
法雅節起源於中世紀,據說是當時木匠為了紀念他們的木工守護者聖何塞(San Jos?)所演變而成。節日期間,大街小巷都會擺滿『Falla』,所謂的Fallas,就是指上過色彩的木頭或紙板雕塑而成的人偶作品,大多由當地最優秀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制作,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每個平均高達十幾二十英尺,讓人彷佛頓時進入一個虛幻的巨人國度。紙雕題材大多取自時下的人物,或反映當時的社會問題等主題,頗具諷刺性及幽默感。除了第一名的冠軍作品可以進入博物館陳列之外,其他的『Fallas』在最後一天零點點燃夜火時,伴隨著絢爛煙火,集中在現場燃燒在熊熊烈火中,場面十分壯觀。如此在一眨眼的功夫就焚燒掉這無數的現代藝術作品讓人不禁感嘆:這實在太奢侈了。這也是法雅節最高潮的節目,此時此刻,空氣中充滿的燃燒和酒精的味道足以滿足人們對火的狂熱。(姜琳琳)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