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右圖:橋下徹在做競選演講。
引言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橋下徹在日本都像個『另類』。他1969年出生,沒有當過國會議員,在大阪府知事一屆任期未滿情況下便辭職去大阪市競選市長。在少子化的日本,他卻有7個子女,當過律師、藝人,卻又『紋身』,並且『外遇』丑聞纏身。網絡紅人兼媒體新聞焦點,主張『集權』,公開宣稱現在日本政治最需要的是獨裁,在任內大推改革、語言犀利、處事果斷。由於橋下的性格、處事與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相似,日本輿論推測橋下可能成為小泉第二。
一朝被騙,立志當律師
橋下徹剛剛懂事的時候,父母離異,橋下與母親和妹妹相依為命。橋下上小學2年級那年,身為暴力團成員的父親自殺。
橋下徹的學生時代還算快樂。作為學校橄欖球隊的一員,他在初中2年級時成為學校橄欖球隊隊長,此後他還參加了全國高中橄欖球、壘球大賽和東西日本橄欖球對抗賽。期間他參加了日本電視臺組織的全國高中生知識競賽預選,但不幸落榜。
由於家庭經濟條件較差,橋下在高中期間便開始學做生意。有一次收到一張空頭支票,未獲銀行兌現,這次被騙經歷讓橋下立志要當一名律師。但是,事與願違,由於上高中期間學習成績平平,高考時橋下雖報名參加了早稻田大學2個專業的考試,但都名落孫山。在經過一年的浪人(復讀生)生活後,橋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經濟專業。1994年橋下大學畢業後通過了司法考試,又經過2年的學習獲得律師資格,並於1997年成為大阪律師會的注冊律師。
1998年,在大阪市的樺島法律事務所乾了10個月之後,橋下獨立自主的個性開始顯現出來,隨即成立了橋下綜合法律事務所,開始自立門戶。而與其他人不同,橋下的客源開拓基本上是靠自己找上門去。這樣,橋下律師事務所的業務每年都能接手四五百個案件,在企業密集的大阪地區一舉成名。據橋下本人稱,在他所接手的案件中,8年間從未輸過一場官司。
借力媒體,名氣走全國
橋下在大阪當律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高中時代的一名校友請橋下幫忙,代為參加一次每日廣播電臺的節目。而這次節目恰好讓朝日廣播電視臺的一位制片人聽到了。於是,這位制片人便邀請橋下到朝日廣播電視臺與當時的媒體名人大谷昭宏一起上節目。此後,橋下還連續與大谷合作出演這家電視臺的多個節目。橋下的節目錄像帶被送到東京,開始擠進日本娛樂圈,並在電視界內小有名氣。
自2003年4月開始,橋下成為日本電視臺星期天節目『大家最想去的法律諮詢所』的固定嘉賓,同年7月又與關西地區讀賣電視臺的一個談話節目簽約,橋下憑借在這些節目中的獨特表現,一舉成為全國知名人物。當時橋下把頭發染成非常時髦的金黃色,被稱為『金發律師』。此外,橋下還與一家藝人經紀公司合作,對方幫他包裝形象,他為對方提供法律諮詢。
涉足政界,惡搞加炒作
在日本,借力媒體出名、從藝人或律師轉入政界的人員不在少數。而就在橋下徹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時期——競選大阪府知事期間,橋下把媒體的作用可以說發揮到了最大。
2007年12月,有媒體率先報道橋下將角逐大阪府知事,而橋下本人卻以『百分之二萬的不可能』予以否認。12月11日,媒體再次報道橋下有意參選,但媒體對橋下是否真的會參選卻意見不一,橋下本人同樣在當天下午再次否認。但就在第二天,一改往日牛仔裝束,將金發染成黑色、臉上少了副太陽鏡的橋下西裝革履地出現在記者會場,正式表明將參加知事競選,讓坊間大為吃驚。
更有甚者,橋下徹12月在電視節目中說,自己曾和同學合伙欺負過川條志嘉,迫使他轉學。川條對此不解,他雖轉過學卻不記得曾被欺負。接到老同學的質問電話,橋下徹笑稱,『我瞎編的,對不起了。』對於橋下徹的這種惡搞和炒作,橋下的朋友、日本著名評論家宮崎哲彌認為,橋下徹常說謊,眾所周知。橋下解釋他說謊的理由也是瞎編的。他多次炒作自己是否參選不僅是試探各政黨的支持度,也是為了確認經濟界是否支持他。
憑借4大競選口號和17條施政計劃,擁有近80萬微博(TWITTER)粉絲的橋下人氣十足,受到眾多網民的支持。盡管一些新聞媒體揪住他父親是暴力團員這一問題不放,對手又因橋下的一些不當言論,在投票前不久還發放了300萬份抗議傳單。但是,獲得自民黨、公明黨大阪地方分部支持的橋下在選舉中卻以80萬票的優勢當選,成為日本當時最年輕的知事。
2008年2月就任大阪府知事,橋下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計劃。第一步就是削減公務員的工資,並降低政府對教育的補貼,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節流』,提出了『減少1100億日元財政支出』的口號,包括將知事本人退職金4176萬日元減半、工資獎金削減30%,普通公務員也做出了相應3.5%-16%的收入減少。
削減工資遭到大阪府公務員工會的強烈反對,橋下與工會展開了車輪戰似的談判。談判反復數次,僵持不下。橋下固持己見,將削減1100億日元的預算提交議會。最後,雙方各退一步,經小幅度修改後的預算獲得通過。這次較量在公眾中樹立了橋下改革官僚體制的權威形象。
競選市長,同時贏兩場
頂著『獨裁』的名聲,橋下知事的改革計劃雖經歷了不少坎坷,但仍取得許多令人矚目的成效。2010年1月,橋下提出為了創建具有競爭力的大阪,需要打破大阪府和大阪市兩套行政體制相互牽制的格局,構建『一個大阪』。隨後,橋下將這一計劃發展成了『大阪都構想』。同年4月,橋下成立了旨在實現『大阪都構想』的地方政黨『大阪維新會』,並出任代表。2011年4月,大阪維新會通過選舉獲得了大阪府議會的過半席位,橋下勢力在大阪羽翼日益豐滿,改革之勢咄咄逼人。
大阪都構想遭到了大阪市的反對,橋下改革難以推進。2011年11月,大阪市長任期屆滿需要改選。橋下突然宣布要辭去知事參加大阪市長的競選,理由就是阻撓改革的堡壘是大阪市政府,要推進改革就要當市長,從堡壘內部將其攻破。
橋下辭去知事去競選市長似乎不可思議,況且其對手是獲得了日本民主黨、自民黨和日本共產黨三黨支持的現任市長平松邦夫,挑戰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橋下辭職讓大阪府知事出現了空缺,這樣大阪就出現了知事和市長同時選舉的局面。於是,橋下讓『大阪維新會』乾事長松井一郎出馬競選大阪府知事。
面對對手的挑戰,甚至各大媒體的人身攻擊,對執著的橋下來說,壓力越大乾勁越足。橋下陣營憑借網絡媒體和大阪維新會等新生勢力居然把競選戰打得熱鬧非凡。選民最終選擇變革,橋下徹以20萬票的優勢擊敗平松,而松井也順利贏取了知事選舉。橋下徹同時贏得兩場選舉,使得『大阪都構想』在大阪府和大阪市之間有了共識。此外,橋下還向各政黨施壓,使得構想推進取得了更多的支持。對於當選市長後的工作,橋下日前表示,半年來大阪市至少完成了舊體制下10年到20年的工作量。(記者劉洪亮)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