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29~8月4日}
王希怡
評論
如果說德國和希臘像一對夫妻,那麼這對夫妻正在鬧離婚,而且和很多鬧離婚的夫妻一樣,兩國『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離不開一個『錢』字: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而希臘正在破產邊緣掙紮。
希臘人對德國人的憤怒顯而易見:日子已過得有一餐沒一餐,還被德國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褲腰帶一勒再勒;德國人對希臘人的不滿也理直氣壯:辛苦工作節衣縮食賺來的錢被拿去填希臘人挖的巨坑,那欠債的主還儼然當大爺,動不動以賴賬作要挾。就連兩國媒體也在掐架:德國雜志用維納斯豎中指的封面直斥希臘是『歐元大家庭中的騙子』,希臘報刊立刻把默克爾PS成女納粹回敬……
歷史上,德希關系同樣恩怨情仇交織。希臘貴為西方文明起源地在德國捕掠粉絲無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夢想把慕尼黑打造成『伊薩河上的雅典』,如今德國大小博物館依然把各種渠道搜刮來的希臘文物奉為珍品。然而,這些流落海外的文物卻又是希臘人不可言說的傷,它們印證了希臘被踐踏在德國納粹鐵蹄下的屈辱歲月。
其實,吵歸吵,和天下絕大多數夫妻一樣,德國和希臘終究還是被各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在經濟全球化的年代,沒有國家可以一直與世隔絕成孤島。希臘一旦撂挑子,德國銀行手裡兩百多億歐元的希臘國債將瞬間化為廢紙。更關鍵的是,德國是歐洲一體化最大的贏家(之一),欣欣向榮的出口業仰仗的正是其歐洲鄰國的穩定需求。所以,縱然看似無底洞,德國人也不得不往裡填——他們試圖用錢去買一個希望。
於是,正如那些為了孩子湊合著過的怨偶,德國和希臘的關系好不了,但也掰不掉,在未來漫長的歲月中仍將繼續分分合合、繼續演繹新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