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間『互助宿捨』有6個架子床。
為了讓更多前來東莞找工的人不再經歷他當年遭遇過的『無吃、無住』的尷尬處境,東莞一位老板在自己的工廠建起了『互助宿捨』,免費為前去長安找工的人提供食宿。他的目標是幾年之後在東莞所有鎮街都有自己開設的互助宿捨。他,叫李啟尚。
18年前,18歲的李啟尚從湖南婁底只身一人來到東莞,成為數百萬來莞務工人員中的普通一員。在那個人多廠少的年代,他來莞多天一直未能找到工作。『睡過橋底下,睡山野的墳墓邊;別人吃剩的湯料,再加點自來水便是一餐「美食」……』
18年後,憑借自己多年的打拼,憑借自己不斷發明的專利,李啟尚的企業在不斷壯大,他自己也成為了一位企業家。
他為何要在自己的工廠開設互助宿捨?互助宿捨是如何運作?……帶著一系列疑問,近日,記者走近李啟尚。
若百張床位住滿
一年花近60萬
廣州日報:為什麼取名為『互助宿捨』而不是『救助宿捨』呢?
李啟尚:我資助的對象主要是一些來長安找工作的年輕人,如果取名『救助宿捨』,會傷害他們的自尊。那樣的話,就遠離了我設置『互助宿捨』的本意。
廣州日報:會不會有資金壓力?
李啟尚:我算了一筆賬,一人一張床位,每天食宿開支約在15元左右。100張床全部住滿,一天1500元。一年下來,接近60萬元。不過這是一件我自己很想去做的事,所以,還沒感覺到資金壓力。
當然,我更希望,在東莞不止我一人,而是有越來越多像我一樣的人熱心公益,讓更多來莞找工之人,獲得一份便利。
另外,自從我的『互助宿捨』開設以來,已相繼接待了近百名有需求的找工作人員。他們當中,絕大部分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工作。有一些,是留在我的工廠上班。
廣州日報:你為何要在自己的工廠開設『互助宿捨』?
李啟尚:這其實與我自己剛來東莞務工的那段經歷有很大的關系。我出生在湖南婁底的農村,家裡特別窮。1994年,18歲的我,初中畢業後便只身來到了東莞。
離家的時候,連車費也是借來的。原本以為,來到東莞後,很快就可以進廠做工賺錢。但那時要找份工作真不容易。接連幾天,我都沒能進廠。身上又沒錢,晚上要是能在天橋底下找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床位』,那還算是幸運的,有時只能跑到荒地睡一晚。
或許是因為有過這段特殊的經歷吧,從那時起,我就有了一種想法,努力工作,賺到錢,一定要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有地方住,有飯吃。
廣州日報:能不能說說你的具體想法?
李啟尚:『互助宿捨』就是我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我在長安沙頭南區的工廠內,宿捨3樓整層10多間都是『互助宿捨』,每間6個架子床,加在一起近百個鋪位。
只要是前來長安找工作的工人,只要是他們有這種需求,來到了這裡,我都會免費為他們提供食宿。如果他們實在找不到工作,想回家,但沒有路費,也可以找我『借』。200元、300元都可以,這些錢,到時他們願意還就還,不還也可以。到現在,『互助宿捨』大約已經幫助了近百名找工作的人員。
除了在長安開設了互助宿捨外,我在虎門、常平的『互助宿捨』也正在籌建中。我希望,有一天,東莞所有的鎮街都能開設互助宿捨,幫助所有前來東莞找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