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讀者來信截圖
中國嘉德拍品:盛懋(款)漁樵耕讀圖卷手卷
明中期至清末臨摹元代書畫成書畫圈『潮流』
鑒寶
說明:本欄目所鑒定的作品均基於讀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進一步鑒定需要觀看實物。
問答說明:本欄目鑒定專家分別來自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文物總店、廣州市集雅齋等。讀者可將藏品圖片發至linlin@gzdaily.com進行諮詢,務必選用高度清晰照片。
文、圖記者林琳、郭曉昊
鑒定
元代是中國文人畫的成熟期,『元六家』趙孟頫、高克恭、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自明中期起至今對中國書畫影響深遠,也奠定了數百年來書畫收藏者的審美基礎。因此,自明中期起至清末,臨摹元代書畫就是書畫圈的『潮流』,而市場的需要又促使造假者仿作假元畫。目前市場上流通著部分清末民初的『假元畫』。
本期鑒定者:廣東省博物館研究員朱萬章
讀者:請專家幫我鑒定這件書畫藏品是不是元代的,作者是什麼人,藏品價值高不高?
鑒定:這件署款為『盛懋』的山水畫,並非元代作品,從畫風看,當為明清時代所仿作。這件仿造的水平算比較高,仿盛懋的作品可以作為明清時代仿元代作品的案例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文獻價值。
盛懋(生卒年未詳),字子昭,元代畫家,臨安(今杭州)人。盛懋的父親盛洪,字文裕,是當時的名畫家,善畫人物、禽鳥、山水。盛懋因此承家學,亦善畫人物、山水、花鳥。盛懋是元代專業畫家,當時被稱作『畫工』。不過因技藝高超,並能接受元代文人畫家的影響,其作品既頗合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也適合老百姓欣賞。其山水、花鳥、人物俱精,在當時名聲很大,作品雖然價格很高但也備受追捧。
不過,盛懋款的作品在拍賣行較少出現,因此較難估價。查近年拍賣紀錄可發現,3件盛懋款作品價格均高於100萬元,一件是2005年11月28日出現在香港佳士得的盛懋《漁舟晚笛圖》立軸,成交價120萬元,2011年12月5日北京保利成交一件109.2萬元的盛懋(傳) 《三漁圖扇》圓光鏡心,2011年5月19日北京瀚海以105.8萬元拍出一件盛懋(款)《山水》立軸。
明清曾經出現很多仿元畫,這是書畫圈公認的事實。朱萬章透露,明代董其昌就喜歡仿黃公望、王蒙的作品,仇英仿過《清明上河圖》,清代王翬、王時敏等人都仿過黃公望,石濤、八大山人則仿過倪雲林:『這在明清兩代是很普遍的現象。這種「仿」不是作偽,而是技法和意境上的師承、借鑒。』
元朝文人畫影響畫壇數百年
除了元代,宋代也是明代畫家『學習』的對象。如明代宮廷畫家林良、呂紀、邊景昭等,喜歡臨仿宋代院體繪畫。不過由於風格極為接近,在明代的時候,就有人將他們的『款』改成宋代院體畫家的款,以冒充宋代的畫。『這種情況,便是不折不扣的作偽了。』
『元朝雖然很短暫,但是卻是文人畫最成熟的時期。』書畫行家陸小明認為,在文人畫家的代表蘇東坡之後,就要數元朝畫家趙孟頫、黃公望、王蒙這批畫家,他們的藝術水准代表元朝書畫的最高水平,因此為此後數百年文人畫家所臨摹,『明朝初期處於改朝換代階段,所以刻意否定前朝所有的思想概念和文化基礎,因此在洪武、宣德的幾十年間,畫家們對元朝書畫並不「感冒」。』然而,自明中期起乃至今日,整個中國畫壇卻深受元朝文人畫影響,尤其是清初幾乎完全繼承了元朝文人畫一脈。
清代藏家吳榮光鑒藏章被盜用
由於元朝之後數百年主要走的是摹古的文人畫路線,收藏界的審美也遵循了這種『潮流』。因此在市場上,面貌與元朝文人畫相似的書畫也被廣泛接受。『作者名氣大、藝術水平高的古畫,有買賣就有假畫。』因此,明清市場上就開始出現了仿元畫,當作元畫出售的現象。
陸小明介紹,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一些元畫,其實是清末民國做舊的:『當時有造假者以低價買入一些清代仿元朝的書畫,這些書畫也許是當時的畫家摹古的作品,但是被後人裁掉作者名後,當做元朝作品。這些造假者想出各種辦法做舊。比如雕刻各種假的鑒藏印,利用不同印色的印泥蓋章,因為他們知道同一印色的印章難以騙倒收藏者。多幾種顏色纔給人流傳有序的感覺。』
據了解,廣東清代大收藏家吳榮光的鑒藏章通常就被這些造假者所『移花接木』。『這些做舊者「坐享其成」的例子很多。』陸小明說,但是書畫收藏最怕『貨比貨』,只要學習和了解真正的元畫的特點,『李鬼』就不可能被當做『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