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海外觀瀾]
黃運榮
[加拿大《環球華報》總編輯]
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盛會本該是運動健兒展示自我的平臺,然而,這幾天,媒體卻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16歲的中國小姑娘葉詩文在倫敦奧運女子400米混合泳決賽上以4分28秒43打破世界紀錄,她最後50米自由泳衝刺甚至比男子400米混合泳冠軍美國選手羅切特還要快0.17秒。不過,中國天纔『小葉子』的橫空出世,並沒有獲得四年前美國『飛魚』菲爾普斯在京奧獨攬八枚金牌時的掌聲,反而遭到西方媒體的群起攻擊和口誅筆伐。
英國奧委會主席莫尼翰及國際奧委會醫務委員會主席永奎斯特一再表示:葉詩文通過了藥檢、她並沒有服用任何違禁藥品,『她是清白的!』然而,即便是藥檢證明沒有問題,即便是葉詩文三天內在女子200米個人混合泳比賽裡兩破奧運會紀錄而再添一金,西方媒體仍然沒有停止『質疑』。
對於英國BBC電視臺現場主持人克萊爾·巴爾汀的公開質疑,該臺表示『這是她的職責所在』,並沒有就此事向葉詩文道歉的打算。
不錯,媒體在西方被視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以外的『第四權』,是『無冕之王』。然而,『第四權』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於監督有權有勢的政府部門、國家機器,以及利益集團,而非為難手無寸鐵的昇斗市民。賽場再強勢的葉詩文,在媒體的面前都是弱者。
沒有任何證據,只憑主觀臆斷,未審先判地利用傳媒『公器』肆意攻擊和毀壞他人名譽,也違背了西方媒體的職業操守和行為准則。
另外,在權威機構作出裁決之後仍然繼續公開『質疑』,更是有違西方的游戲規則和法治精神。
正因為手中有『權』,作為媒體人,更加應該厚道,否則就會被賦予他們權力的受眾所唾棄。
黃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