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喜禾與爸爸蔡春豬
羊城晚報:自從《爸爸愛喜禾》這本書後,人人都知道了有個自閉癥孩子叫喜禾,出於什麼樣的心理,會將喜禾的生活暴露在世人眼前?一般人,似乎都選擇保護隱私。
蔡春豬:有這麼一個現象你發現沒有,生活中,你的鄰居或者朋友,家裡出了什麼事,比方誰的兒子在外面闖禍了,比方誰的老婆外面有個相好,比方誰誰離婚……這些事情,當事人都是刻意隱瞞的,但實際上,周圍鄰居很快就知道了,背後議論的熱火朝天。在中國,是沒有隱私和秘密可言的。最早我也是羞羞答答的,後來我想,與其讓別人在後面嘀咕,不如我自己索性說出來,而且,我不偷不搶的,也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我也沒覺得說出來就丟人,我只是不幸,攤到了這個事。生活中有些人走運,有些人運氣不太好,我就屬於後者。
雖然我公開了我兒子的事,但我也不是完全就把他暴露在公眾面前。迄今為止,他也只是出現在我文字裡,我從來沒公開他的照片,電視報紙但凡要我兒子出現,我都婉拒了。我不會把他的形象公之於眾,這是我的底線。當然,如果將來他自己願意上電視,那是另一回事,比方他想上非誠勿擾去征婚,我不會反對。
羊城晚報:實際上,你的樂觀的人生態度,贏得了人們一貫的同情之外的尊敬。你如何看待讀者的同情和尊敬?
蔡春豬:現在我身上有個標簽———樂觀。哪來的樂觀?其實我纔悲觀呢,有些跟我一樣的家長,除了至親,他們沒有讓任何人知道這事,他們纔是樂觀主義,因為在他們心底,他們認為他們的孩子一定會好起來,跟千千萬萬人一樣。我不是,我很早就認定,我兒子就是這樣了,現在是這樣,將來還是這樣,他不可能跟大多數人一樣了。當然,這不是說他將來就不可能有作為,成為一個成功人士。他將來也有成功的希望,只是他走的路,是一條小路,屬於他的小路。
我就是做我分內的事,做一個父親應該做的,不會比別人多,也不會比別人少。普普通通。我所做的,還到不了被人尊敬的地步吧。眼下是遇到了一些困難,但覺得自己還能扛過去。我不太喜歡麻煩別人,自己能解決的事盡量自己去解決,所以我也不太需要同情。
羊城晚報:你的新書《十萬個是什麼》最近獲得『新浪中國好書榜·2012年半年榜十大好書』,我讀了之後,覺得你所透露出來對喜禾的那種情感,既矛盾又深切,既愛又無奈,非一般人能體會。你時常將喜禾一些非正常的行為拿來開玩笑,是一種怎麼樣的復雜情緒?
蔡春豬:首先說明一下,我沒有覺得我兒子不正常,也沒有覺得他的行為不正常,他只是更特別,跟普通人不一樣。我兒子給了我不一樣的情感體驗,這是大多數家長不可能擁有的,謝謝我的兒子。他是那麼特別,像詩一樣,絕望而美好。在我眼裡,他就是詩,不是詩人,是詩。大多人都不看詩,不需要詩,也不欣賞詩。這就是他的尷尬吧。
還好,我很喜歡詩。
羊城晚報:你在《這是玩笑》裡寫到,等喜禾再大點,帶他到國境線跑一圈,因為他不會聽命令,穿越國境線會被士兵開槍射殺。對於喜禾這樣的孩子,合法化的死亡比非正常地無法自理地生存下去,二者你怎麼看?
蔡春豬:錢?書說,沒有偶然,只有化了妝的必然。黑格爾說,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我兒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必然,老天爺讓他以現在的狀態來到這個世界上,肯定有他的道理,只是我們不懂。他跟所有的小孩一樣,不同的是,他更特別。每個小孩擁有的,他也有資格擁有。
羊城晚報:可以談談目前喜禾的狀態嗎?接受怎樣的治療?
蔡春豬:我們現在在青島以琳接受乾預訓練。青島以琳是一家很專業的機構,打一個比方,它就像自閉癥乾預訓練機構裡的黃岡中學。雖然這家機構很好,但我送他來,也沒指望他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送他來機構,不是改造他,就一個目的:希望在這裡他學到跟多數人相處的能力。
他每天都有進步,只是他的進步,需要你俯下身段,需要更多的細心、耐心,纔會看到。
羊城晚報:你被稱為『自閉癥兒童之父』,除了對喜禾人生的記錄之外,中國有很多自閉癥孩子,你覺得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什麼?他們最需要的幫助有哪些?
蔡春豬:每個人做自己分內的事,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我是個文字工作者,也只能寫點文字。別的,我什麼都做不了。但是,如果我把文字寫得更好,大家更願意看,也算是對這個群體的一種幫助吧,通過我的書,通過我對喜禾的描述,讓社會上更多人關注、了解這個群體。有了關注、了解,纔會有理解。
羊城晚報:作為一個70後的爸爸,你如何理解『父親』的含義?
蔡春豬:父親就是本能。傳宗接代的本能,於是有了生育,養育。談不上多偉大,人類在對後代做的一切,其實還不及一個動物,他們更純粹,更不求回報。相反,人類養育後代,還有很多小算盤,希望他光宗耀祖,希望他老來贍養。
羊城晚報:過去,人們都說『養兒防老』,如今這個觀念似乎已經不靠譜了,你怎麼看?
蔡春豬:好現象。就像我將來指望不上兒子來贍養,如果將來社會上所有人都指望不上兒子,那纔好呢,我們大家都一樣,扯平了,你這麼一說,我心理平衡多了。
羊城晚報:失獨老人、空巢老人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怎麼看?
蔡春豬:動物世界,母豹把小豹養育大,能獨立,就把他趕走。也沒指望小豹逢年過節提點禮物過來看望父母。多少人從動物世界看過這一幕,有人想過母豹老了後的孤獨嗎?人類再文明,充其量還是一個動物。
本版采寫
羊城晚報記者黃詠梅
黃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