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網訊 城市快報記者單學熙我國首次發佈的“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全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有3300萬,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萬。而天津一項調查顯示,全市失能老人總數已經超過12萬。照顧這些老人讓家庭負擔過於沉重,照料資金不足、無處可以照料讓失能老人處境窘迫。
昨日記者瞭解到,到2015年,天津爲失能老人建設的老年護養院牀位不低於養老機構總牀位的60%,同時,各區縣要針對老年癡呆病、臨終關懷、康復訓練、少數民族等不同人羣建立特殊需求養老機構。
失能老人照料面臨三大難題
中國社會福利協會副會長、天津鶴童老年福利協會副理事長方嘉珂提出,目前失能老人在照料方面面臨三個難題:無錢,沒有足夠的資金支付養老機構或是專業保姆的費用;無處,沒有足夠的養老牀位;無人,缺少專業的護理人員。要解決這三個難題,需要全社會加大關注力度,給失能老人提供資金補貼。“同時,需要增加養老機構,特別是公建民營的養老機構,大力培養高技能的專業護理人員,而且要實現護理人員的本土化。”方嘉珂表示。
專業訓練能幫老人避免失能
據瞭解,天津國辦養老院以接收失能老人爲主,但由於入院人員流動性較小,牀位固定,目前失能老人想入住國辦養老院是十分困難的。市養老院院長孫兆元表示,天津具有豐富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很少,而社區醫院則擁有一批經過專門訓練的醫務及護理人員,他們是未來老齡化社會相當可貴而又難得的人力資源,應該利用起來。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失能老人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失能老人的數量。老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多注重保養,加強鍛鍊,儘量避免失能。對於已經失能的老人,應該積極治療,使其儘快恢復,在平時的照料中要儘可能保證老人尚有的身體功能正常使用,並積極開發新功能。”孫院長表示,經過專業的康復訓練,很多臥牀老人都能坐起來,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社會養老重點服務失能老人
“針對這種情況,天津將要構建養老服務體系,探索建立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實現‘三個轉變’,即:由傳統的單純依靠子女和家庭養老向社會化養老轉變;由單一的分散居家養老向以分散居家養老爲主、集中居家養老爲輔轉變;老年人社會福利服務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同時,進一步完善對經濟困難且生活需要照顧老年人的居家養老扶持政策,擴大服務人羣覆蓋範圍。”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瞭解,天津將以老年人爲本,把做好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醫療保健、應急救助等作爲重點服務內容,將經濟困難老人、失能失智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80歲以上高齡老人等作爲服務重點。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隊伍,鼓勵各類養老服務企業和社會組織發展專業養老服務隊伍,同時加強行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服務水平,爲老人更好地服務。

啥叫“失能老人”
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稱爲“失能老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吃飯、穿衣、上下牀、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中,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爲“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爲“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爲“重度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