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楊燕迪家族傳統——或子承父業,或夫唱婦隨,或家人同臺獻藝,往往被傳為美談,在各種藝術中也屢見不鮮,如文學中的周氏兄弟(魯迅、周作人)、勃朗特三姐妹;美術中文藝復興時期荷蘭布魯蓋爾家族和我國20世紀的龐薰?家族以及音樂中最具悠久『家學』淵源的巴赫家族等。這種特別的『近親繁殖』現象很可能與藝術自身所獨具的手工性操作不無關系。藝術的研習往往依賴某些與特定材料和工具長時間打交道的技能訓練,它需要很多『難以為外人道』的耳濡目染和心領神會,無法就范於現代理性的學科規范和學校體制,因而貌似『陳舊』的口傳心授和『老式』的『手把手』教學反而極為奏效。於是,藝術中的家族傳統很自然就成為蔚為大觀的文化現象,不僅讓人欽羡,也成為藝術愛好者的茶餘談資,更引發諸多饒有興味的研究課題。
這本《國際樂壇上的名門望族》即是針對現當代世界樂壇上諸多大名鼎鼎的音樂世家所做的梳理和介紹。作者夏宏先生長期浸潤音樂,資訊豐富,視野開闊,他選取家族傳統這一獨特視角來切入音樂和音樂生活,所論及的人物大多是樂迷和業界所熟知的著名音樂家和他們的家人。這不僅有效地豐富了我們對音樂的認知,也讓我們從一個另類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音樂。此書主要集中描寫和勾畫活躍在20世紀的表演家和作曲家,在展現他們各自家族環境和音樂活動的同時,也讓20世紀的文化和社會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一展開在讀者面前。隨著書中行文,那些在樂壇上似為人所知,但往往又只有一知半解的眾多名字似真正有了活的生命,他們的悲歡離合,音樂境遇,甚至是奇聞軼事,因有家庭的紐帶串聯,更顯生動與逼真。也多虧作者清晰而明快的文字導引,我們對這些音樂家及家人的成就,環境和時代,纔有了更真切的體察。
音樂的閱讀是伴隨音樂聆聽逐漸深入之後的必然後續。因為深入的音樂聆聽必然帶來對理解的渴求,而閱讀則是加深理解的必由之路。正如通過閱讀此書,我們會更深入地了解大提琴家羅斯特洛波維奇的夫妻拍檔成就,探察他們夫妻二人在前蘇聯政治風雲變幻中的所作所為——如是,則我們在聆聽這對令人尊敬的夫妻的音樂表演時,感覺和角度就會和閱讀之前有所不同。再如瓦格納家族自百餘年前在拜羅伊特創立偉業,而這一家族的產業和事業歷經20世紀的劇烈政治社會風雲變幻至今香火未斷。如果我們了解到其間的家庭糾葛和思想紛爭,我們對瓦格納的認識和理解也一定和以前大不相同。凡此,都說明音樂看似只與聽覺相關,但音樂作為文化的一分子,它就必然通過聆聽而超越聆聽,最終與人生、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產生深刻的勾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通過閱讀走入音樂聆聽,更需要通過閱讀來使音樂聆聽成為具有文化厚度、歷史深度和社會廣度的立體聆聽。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