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面對“72家房客”的管理難題,申城一些小區開始積極探索解決之道。 “堵疏結合”
天恆名城是位於閔行顓橋的住宅小區,起初羣租現象特別嚴重,後來,居委會、業委會、上實物業三方協商提出“堵疏結合”的辦法。
“堵”,就是對羣租中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爲一律說“不”。如違規使用液化氣鋼瓶、私拉小電錶的,一律不允許。
“疏”,引導羣租客文明居住,改善他們和業主的關係。比如,物業公司將羣租客中的年富力強者組織成志願者隊伍,參與小區安全巡邏;居委會、業委會辦納涼晚會,主動邀請有文藝專長的羣租客露一手……
“細則約束”
河濱花園小區業主集體通過了《小區管理規約補充細則》,對本小區業主、使用人做出了專門的管理約定,詳細約定羣租處理辦法和新租戶的進入程序。比如,向業主解釋清楚,何爲羣租;新租戶辦理門禁卡,出入須憑身份證登記;一旦發現違規,直接與房東溝通,不改者採取嚴厲措施,屢教不改者要斷水拉電。前期整治的費用,業委會從維修基金中墊付,一旦“二房東”再將房間裝修出租,必須把前期整治費用按一定比例繳還,不讓其佔便宜。
“業主自治”
在羣租嚴重的中遠兩灣城小區,8號樓的居民不怨天尤人、不吵架投訴,而是採取齊心協力,用理智、溫和的多樣化自治手段。比如,反覆勸說房東回收房屋;聯繫物業,規定每戶人家最多隻能發5張門卡,在地下車庫進入大樓的通道處,物業也加裝防盜門;每晚8時至10時30分保安下班後,業主自發來到大堂,確保大門關好並相互提醒。
本報記者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