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路登拳擊普爾納克的臉,後者擡手防禦伺機反攻。這是德國漢堡“白領拳擊俱樂部”,路登是新聞工作者,普爾納克在營銷機構上班,像他們這樣愛好拳擊的白領在德國爲數不少。拳擊有意思
包括路登和普爾納克,大約50人經常去“白領拳擊俱樂部”練拳,大多30至50歲。
普爾納克26歲,在俱樂部練拳3年多,經常是來得最早的學員。他說:“俱樂部不是教人打架的地方,對我們而言拳擊是一項有意思的運動。”
路登50歲,當年抱着“尋找新挑戰”的目的練拳擊,結果一發不可收,至今堅持8年。
健體又減壓
運動心理學家金泰晉說,拳擊有助減輕壓力,消耗大量體力後會感覺放鬆;拳擊能強壯體格,最大程度挑戰極限。
路登說,練拳擊難免受傷,“我有兩次被打得幾乎失去知覺,鼻子流血是常事”。
普爾納克喜歡比賽,嫌俱樂部一週一次比賽不夠頻繁,嫌自己受傷少:“我只有兩次被打得鼻子出血,從來沒被打成黑眼圈。”
觀念在改變
德國人曾經把拳擊看作藍領運動,如今改變觀念。教練阿爾布雷希特說:“多虧幾名職業拳擊手的成就打破那些偏見。”他認爲,白領願意練拳擊是因爲拳擊與他們的工作有相似之處,“都需要勇氣、需要決策、有時需要直覺”。
普爾納克深有感觸,每次出拳進攻都必須克服種種顧慮鼓起勇氣,久而久之勇氣倍增。
歐颯(新華社供本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