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國宇航局的下一代火星車——好奇號(資料圖)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旋轉、跳躍……有如此靈巧動作的,除了舞者之外,也許還有火星車。歷經九億公裡漫漫征途,8個多月長途跋涉,按照計劃,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預計將於美國東部時間8月6日凌晨1點31分著陸火星表面。從而展開為期兩年的火星探測任務。
經過8個多月的太空旅行,目前這個大塊頭的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正在朝向加勒隕坑行進,預計北京時間6號下午1點31分,即將抵達自駕目的地--火星表面,正式開始宏偉的兩年期火星勘測計劃。
火星科學實驗室項目科學家約翰·格洛青格這樣介紹好奇號肩負的使命:我們的任務是尋找火星在遠古時代適合生存的環境,與如今你在火星表面看到的情形相比,那時一段截然不同的歷史時期。
用美國宇航局的話說,好奇號是迄今發送至火星表面最復雜的機械探測裝置,這個火星車裝載著10套科學勘測儀器,能夠讓科學家研究火星大氣層、岩石和土壤。
一般情況,著陸過程需要經過宇宙“7分鍾恐怖”後,穿過火星大氣層時略有減速,但貫穿而過後,擁有火箭發動裝置的天空起重機會將好奇號輕輕置於火星表面。
“好奇號”能否順利准時抵達目的地從而滿足人類好奇心?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表示,好奇號首先需要經過“7分鍾恐怖”和“14分鍾信號延時”的心理考驗。
龐之浩:它著陸的過程中,從進入火星大氣層到最後著陸點大概是7分鍾,風險比較大。歐洲的火星快車在進入火星軌道的時候,曾經釋放過一個小“獵兔犬”,結果就失敗了。離地球有幾億公裡遠火星信號傳輸有延時,所以不能靠地面控制,完全靠自主導航來控制,延時至少是14分鍾左右,在著陸過程中當時在它上空的是美國的火星奧德賽軌道器,把信號傳回來完了,最後能夠確定它是否能夠著陸成功。
美國宇航局表示,希望這個斥資25億美元的科學任務執行兩年,如果有必要的話,好奇號火星車還可能延長火星服役時間。而好奇號的前輩——勇氣號去年5月被宣布“犧牲”時,已經與美國宇航局失去聯系一年多。科學家經研究,勇氣號探測器也許最終陷入一處沙地;奮力爬出後,艱辛的探險,甚至欣賞周邊風景,各種動作都要求大塊頭擁有更大智慧。狀況不斷,好奇號能否一一化解?
龐之浩先生形容,如果說前兩代的火星車勇氣號和機遇號是地質學家,那麼具有鑽探功能的好奇號就是化學家。
龐之浩:相當於個化學家站在火星的表面。它能夠采集火星地表10厘米以下的樣品,這樣就有可能探測到由十個或者更多碳原子組成的有機分子。
有了哥哥勇氣號的身陷沙層不知所蹤,好奇號吸取了一些教訓,腿腳更長,行動更靈活,可謂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龐之浩:他的輪子比勇氣號機遇號要大兩倍,總共有六個輪子,都有驅動的功能,而且前兩個輪子和後兩個輪子有獨立的轉向發動機,所以它可以原地轉彎360度,它可以越過直徑50厘米的坑,翻越65到75厘米高的障礙物。它在平整堅硬地面的行駛速度每天可以累計行駛200米,它的壽命行駛的范圍大概是20公裡。遇到45度的坡一點沒問題的,不會傾覆的,能夠保證它的穩定性。
好奇號的另一位哥哥機遇號目前還繼續在火星表面探索,現已走過了34.4公裡的火星土地。據了解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都是太陽能動力火星車,而好奇號火星車是采用放射性熱電發電機,具有一定的優勢。
雖然據測定好奇號火星車能夠真實地在火星表面存活5-6年,但也存在著三個主要因素限制著好奇號火星車的服役時間:比如火星車機載機械系統、電池裝置以及它的核動力放射性熱電發電機系統等等。科學家指出,目前還並未測試“好奇號”火星車出現故障的可能性。因此好奇號的職業生涯是否順遂,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