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規劃建設中小學19所,新開辦幼兒園60所,爭取幼兒園社區全覆蓋,每千人學位數達112座。”“戶籍適齡兒童學前3年入園率達99%,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高中戶籍學生毛入學率達97%。”……記者從寶安區教育局獲悉,《深圳市寶安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日前已獲寶安區政府審議通過。規劃中對於社會公衆一直以來關心的公辦學位、學前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關的進程表。
公辦優質學位仍顯不足
“十一五”時期是深圳推進特區一體化的關鍵時期。“特區一體化”不僅要體現在基礎設施等方面一體化,也涵蓋了教育的一體化。在這5年中,寶安全區新開辦中小學13所,完成老校改造項目56個,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4.9萬個。10個街道全部通過“寶安區義務教育均衡優質街道”督導驗收;公辦中小學均達到省一級學校標準,優質學位率達100%;民辦學校規範化率達100%、上等級率達80%;幼兒園上等級率達56%,位居全市各區之首。
然而不可迴避的是,當前寶安與教育發達地區相比,對照教育發展新形勢和新要求,仍有一定的距離。存在諸如優質教育資源的增長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公辦優質學位壓力仍然存在;教育結構還不夠科學合理,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偏小,學前教育相對薄弱;教育內涵不夠豐富,中低收費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辦學水平還存在差距;教育的國際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新增中小學學位5萬個
對於“十二五”期間的總體目標,《規劃》提出到2015年,力爭成爲深圳市進入全國教育現代化先進行列的先鋒,形成“均衡、優質、特色、多元、開放”爲特徵的現代教育體系。
根據《規劃》,2015年中小學生將達到26萬人左右,需新增中小學總學位約5萬個,公辦學位缺口約4萬個,其中小學1.6萬個,初中1.8萬個,高中6000多個。
因此,除了要加快“十一五”已立項的13所學校建設,同時根據特區一體化的標準,科學合理佈局,加快新校建設步伐也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規劃》提出,按照小學36個班、初中36個班,高中、職校60個班的配置標準,規劃中小學19所。其中,高標準建設1-2所國際化學校。2015年,預計幼兒園幼兒人數將達8.2萬,學位缺口約2.2萬個。計劃新增幼兒園60所,按每所幼兒園標準規模10個班/300人計,新增幼兒園學位1.8萬個。
在新建的同時,優化提升老校的辦學條件也被納進了議程。除了完成“十一五”立項改造擴容7所老校及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十二五”再立項改造擴容17所老校,並按照發達地區的配置標準,提高公辦學校教學實驗室以及信息化設備設施的裝備水平,包括裝備校園監控系統、一卡通系統、校巴“黑匣子”以及交互式電子白板。建成寶安教育信息化綜合應用服務平臺,加強網上學習平臺和學習資源建設,推進應用軟件的高效使用,形成電子政務、網絡教科研、遠程教育、網上學習等區域應用特色。
向優質民校購買教育服務
幼兒園“上學難、上學貴”一直是社會輿論的焦點。此次《規劃》着重提出,要強化政府對學前教育的主導。將學前教育納入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科學規劃幼兒園佈局,努力實現學前教育機構社區全覆蓋。按照深圳市學前教育機構設置標準,規範幼兒園建設,積極擴充學位,努力增加優質學位。積極推進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加大財政對學前教育的投入,體現法定增長要求,到2015年財政對學前教育投入佔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達到5%以上。建立寶安區學前教育專項經費,落實政府對學前教育的各項扶持鼓勵政策,促進幼兒園的優質普惠發展。
對於佔半壁江山的民辦教育,《規劃》也指出要健全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向優質民辦學校購買教育服務的機制,健全公民辦學校幫扶制度。進一步完善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制度,加強教育督導,按照“寶安區優質化學校”標準,促進民辦學校提高辦學水平。提高中低收費民辦學校規範程度,使之辦成可供政府購買學位,適齡兒童可選擇的學校。提高高收費民辦學校國際化水平,使之辦成高端發展、能夠滿足市民多樣化教育需求的高層次學校。引入淘汰機制,對不符合《深圳市民辦教育機構最低設置標準》(試行)的民辦學校逐步有序退出。
南方日報記者柳豔
通訊員張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