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城不在大,有水則靈。逐水而建,傍水而居,因水而貴。如今,能買套臨水的房子絕對是件令人無比艷羡的美事。
然而,多數合肥人並不知曉,已經啟動的兩大水環境工程——西南部生態補水、環城水系溝通工程,將利用淠史杭源頭的活水、區域雨洪水和中水回用,全面改善城市的水環境。天更藍,水更清的願景,對於合肥人來說幾乎近在眼前。
波光漣漣背後的危機
天鵝湖波光漣漣,與貝殼狀的大劇院,交相輝映,淡妝濃抹兩相宜。可是,你可曾知曉,這醉人風光背後潛藏的『危機』?如果治理改造不及時,美麗的天鵝湖將可能成為死水一潭。
隨著城市規模的延展,近年來,合肥市西南部地區相繼建設了高新技術區、蜀山新產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務文化新區以及濱湖新區。據合肥市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建設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區域范圍內原有水系因長期疏於治理,河渠淤塞、水體污染嚴重,大多數已失去原有功能,區域生態環境趨於惡化。
『為修復河道生態環境,重現河道自然景觀,打造生態宜居新區,合肥市加快了臨湖岸線和內部水系綜合治理工作,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項目,主要考慮在不影響淠河灌區總的調水原則下,利用大蜀山分乾渠置換部分農業灌溉用水並攔蓄調控區域雨洪水為生態補水,即溝通恢復淠河灌區大蜀山分乾渠被阻斷的輸水通道為王嘴水庫、柏堰灣水庫、青年壩水庫、天鵝湖(包括環天鵝湖周邊的匡河)、翡翠湖、南艷湖和塘西河濕地、十五裡河濕地實施補水,簡潔為『一渠六庫兩濕地』。
該補水工程覆蓋合肥市西南部的肥西縣、蜀山區、高新區、政務新區、經開區和濱湖新區等部分區域共270平方公裡,補水工程的成功實施將使補水區域實現水清岸綠景美成為現實,水在河中流人在景中居,營造出人水和諧的自然環境。
耗時兩年終完成設計報告
天鵝湖、翡翠湖、南艷湖、塘西河濕地……這些都是如今合肥人熟知的親水寶地。它們的生態將密切聯系合肥人的生活質量。
整個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從立項開始就經過了嚴密的調查、考證和研究。
2006年,合肥市水務局與肥西縣水利勘測設計院共同編制《合肥市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規劃報告》。
2007年1月9日,合肥市水務局、規劃局聯合組織召開了《合肥市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規劃報告》專家審查會,認為該規劃報告依據合肥市總體發展戰略,治理對策可行,以『一渠六庫兩濕地』為補水對象合適。
2007年7月12日,《合肥市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規劃報告》通過了合肥市有關部門審查,並形成了合肥市人民政府2007年第62號專題會議紀要,紀要認為該規劃的編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符合合肥市未來發展方向。
2007年8月,經設計邀請招標投標,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中標獲得了合肥市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初步設計及後續設計的項目。2007年10月,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編制完成《合肥市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初步設計報告》。
2007年11月27日,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持召開了《合肥市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審查會,纔最終完成了《合肥市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初步設計報告》。
『活水』讓合肥更有靈氣
合肥是水資源缺乏的城市,年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有530立方米,約是全省人均量的1/2、全國的1/4,是全球的1/16,而且水質性缺水問題更加嚴重,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就在我們身邊,但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巢湖污染逐漸加重。近年來,巢湖流域雖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截污、治污和巢湖底泥清淤等措施,但巢湖水質並未根本好轉,還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加以保護和治理。
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涉及的水系主要有南淝河、派河、十五裡河、塘西河和巢湖等以及滁河乾渠、大蜀山分乾渠以及王嘴水庫、柏堰灣水庫、青年壩水庫、天鵝湖(包括環天鵝湖周邊的匡河)、翡翠湖、南艷湖,塘西河濕地、十五裡河濕地等。西南部生態補水工程把灌溉水利工程與市政雨水管網完善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節點工程的控制高度,可把區域的雨洪水按照我們的需要蓄泄,同時規劃在近期將淠史杭水源補水量改為約6400萬立方米/年,其中維持庫湖自身存在所需補水量約1600萬立方米、改善庫湖和河道水質所需換水量約4800萬立方米,未來,除以淠河灌區水為主水源地外,合肥還將提高城市中水利用率、引巢湖水和引江濟淮水等為生態補水水源。
環城水系將要『八水相連』
合肥,城中有園,園中有城,是國家首批命名的3座全國園林城市之一。環城公園長達8.7公裡,總面積137.6公頃。依托合肥環城水系而渾然天成的環城公園猶如一條翡翠項鏈,已成為合肥最具特色的市標之一。能住在依偎著包公園、黑池壩、杏花公園的地區,臨窗俯望腳下就是蜿蜒流淌的環城河,在老合肥人看來絕對是件倍有面子的幸事。
據了解,合肥市環城水系是指環繞老城區的河道、水景公園等相關水體,包括南淝河乾流(亳州路橋—蕪湖路橋段)、黑池壩、琥珀潭、雨花塘、銀河、包河、杏花公園、逍遙津公園共八處水域。然而,由於補充水源缺乏、水體溝通不足,合肥環城水系水質及水體形態制約了環城動態濱水空間效果的發揮,環城公園的魅力未得到充分挖掘。
而今,合肥市政府為此提出的環城水系溝通的設想,最大程度挖掘環城水系的旅游價值,實現環城水系水面通航。按照合肥環城水系溝通規劃,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南淝河與逍遙津河道連通、巢湖路橋及逍遙津橋、逍遙津防洪閘門及門庫建設等。
『未來,董鋪水庫溢洪通道將打開,通過將汛線水位提高,將多蓄的水量放入南淝河及下游進行生態補水,從而促進整個環城水系的優化改善。』據合肥董鋪、大房郢水庫管理處總工程師張正東透露,未來合肥還將全面昇級打造境內沿河景觀觀光帶。
『逍遙夜的夢在廣玉蘭的花裡盛開,天鵝伴著濱湖隨風來,巢湖水的漣漪揮也揮不去的思念,稻香陣陣圍繞花不敗……』正如金雞百花電影節主題曲《我真的到了合肥了》唱響的一樣,泛舟碧波上、漂游合肥的夢想,或在不久的將來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