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社今晨電美國航天局9日宣佈,該機構將於23日發射兩個探測器,研究地球上空的輻射帶———範艾倫帶。
這一任務名爲“輻射帶風暴探測器”,將持續兩年。兩個探測器將進入橢圓形軌道,研究範艾倫帶內的粒子如何產生、它們在太空氣候事件中的活動以及促使這些粒子加速的機制。
項目科學家、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巴里·毛克表示,地球上空輻射帶由太空氣候事件導致的劇烈變動具有高度不可預測性,“輻射帶風暴探測器”任務的最根本目標是理解輻射帶如何形成及演化。
範艾倫帶是科學家詹姆斯·範艾倫於1958年發現的由高能粒子組成的輻射帶,其內帶位於地球上空650公里至6300公里處,外帶位於地球上空1萬至6.5萬公里處。範艾倫帶內的高能粒子對載人空間飛行器、衛星等都有一定危害,其內外帶之間的縫隙則是輻射較少的安全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