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幸福感不僅是人生的目的,而且也是正能量的來源。具有提高行爲效率和擴大注意力範圍,使人產生超越自我的巨大正能量,作爲運動員具備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妨從如下幾個方面做起:
賽前樂觀一些賭自己能贏
人能準確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嗎?經常不能。那爲什麼要樂觀呢?因爲不能預測未來,所以纔要樂觀,因爲樂觀有利於提升幸福感,相信自己會贏,就會帶來幸福感,憧憬美好的未來的人更加幸福。研究發現,一個準備外出旅遊的人往往比實際從事旅遊的人更加幸福。經常想象美好未來使你充滿正能量,有利於賽場上的正常發揮。其實,想災難或想成功都是不確定的,正因爲如此,我們要選擇樂觀,只是因爲樂觀使我們幸福,感覺良好,這就夠了。
失敗後重新解釋
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失掉最後一個球后,痛苦地坐在地上久久不起,但在隨後的記者採訪中,他重新梳理了情緒,他說:“我已經很不易了,這幾個月來我一直帶着傷。不久前,我有兩個星期沒有訓練,甚至想放棄參加比賽,但我堅持下來了。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不易,只不過眼看最後要贏得比賽了,纔有些情緒不穩定,纔會如此懊悔”。他對自己的失敗進行了重新解釋,用自己的傷痛與不能系統訓練來重新定義自己的失敗,所以很快對自己產生滿意感,心理馬上恢復到了常態。撐竿名將伊辛巴耶娃失利後也用“自己有傷痛,缺少系統訓練,能參加比賽就不錯了”同樣的重新解釋來安慰自己,這種把失敗適當外歸因的做法能增加幸福感。其實比賽的結果是一個人不能控制的,因爲結果經常不取決於你的主觀努力,而是取決於別人的成績。你很好了,但別人更好,所以,失敗沒有理由,用不着過多自責和反省。比如,中國體操運動員陳一冰在吊環比賽中雖然表現很完美,但被裁判員偏見了,這是你控制不了的。誰都想拿冠軍,但客觀的條件是一個人不能掌控的,你能控制裁判員嗎?不能,所以,只能改變自己,而對自己進行安慰和重新解釋。
重視參與的幸福
體育比賽中有贏就有輸,不能過於看重結果,像人生的得失一樣,只是一時的,不要讓結果長久影響情緒。我最欣賞網球運動員李娜的一句話:“不就是輸場球嘛,又沒有死人”。是的,死人是天大的事情,輸贏算個啥。這樣一種能以超越人生來對待功利與得失的態度是值得我們推崇的。不就是一場比賽嘛?不就是幾百萬的獎金嘛?人活着,什麼都會有,不必爲眼前的得失而焦慮與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