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徜徉在古詩詞裏,清涼之氣從胸中溢出,心靜自然涼的境界與我撞個滿懷,真是愜意至極。
朱明坤/上海
烈日炎炎,椅席炙手,熱不可耐。持一蒲扇,攜一躺椅,挑揀一陰涼處,沐着綠蔭,聽着蟬聲,品讀詩書,安神定心,寧靜致遠,清涼消暑。
“窗前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牆角下的竹筍也長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經結束了,天一晴才發現原來已到深夏。詩人頓悟春天已逝,夏季既臨,來得那麼悄無聲息。
“節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繁華似錦的春天歸去,又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詩人闡發了季節更替、風物變化乃自然之理,認爲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癡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夏天深幽的樹蔭也足以怡人!詩人的樂觀豁達躍然紙上。
“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綠葉茂盛,樹蔭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要長,樓臺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裏,多麼幽靜清和。當微風吹動水晶般的簾子叮叮作響的時候,架上的薔薇也正在滿院飄香,又是多麼沁人心脾。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蘇舜欽《夏意》),小院深深,曲徑通幽,在這極清極靜的環境中有小軒一座,竹蓆一領,詩人欹臥於竹蓆之上,隔簾閒望榴花。正午光影透過樹蔭灑落滿地,一地清涼。睡的正酣時,一聲鶯啼將詩人鬧醒。此詩無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讀之似有微風拂面之感。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楊萬里《初夏睡起》),吃過梅子之後,餘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後起來,情緒無聊,閒着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竹方牀,針線慵拈午夢長。”(李重元《憶王孫·夏詞》),小小池塘中,水草隨風獵獵作響,雨後荷花的清香瀰漫小院,井中涼水冰鎮的李子和西瓜如冰雪般清涼解渴。躺在方形竹牀上,誰還會想拿起針線?汗已消,午後小憩何等愜意!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詩人沐浴之後,洞開亭戶,披頭散髮,靠窗而臥,使人想起陶潛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閒適可見一斑。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楊萬里《夏夜追涼》),夏天的中午,天氣炎熱,想不到夜晚還是那麼熱。打開門,到月光下去站一會兒吧。這時,遠處的竹林和樹叢裏,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可是,這並不是風,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爲室空。”(白居易《消暑》),綠蔭在我臉上漾開,碎成露珠的陽光在我身上起舞,舞袖輕拂,帶來陣陣涼風。徜徉在古詩詞裏,清涼之氣從胸中溢出,心靜自然涼的境界與我撞個滿懷,真是愜意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