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張曉祺、特約記者王世忠報道:28分鍾!盛夏時節,在青藏高原素有『天河』之稱的雅魯藏布江上,誕生了我軍高原架設重型舟橋的最快紀錄。
這是某重型舟橋裝備首次亮相青藏高原。舟橋架設現場,隨著兩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江堤之上,一輛輛舟橋工程車魚貫而至,各就其位;一隊隊官兵穿梭其間,緊張作業。泛水、連接、漕渡、通載……經過100餘名官兵齊心奮戰,某重型舟橋成功貫通,水流湍急的雅魯藏布江天塹變通途,10餘輛裝甲車輛順利通過江面駛向集結地域。
據介紹,高原地區空氣稀薄、地形復雜,特殊的環境對裝備性能和官兵反應能力、負荷能力等帶來較大影響。他們采取新裝備試驗和培訓同步展開,在培訓中試驗新裝備,在試驗中培訓技術人員,有效縮短了新裝備培訓試驗周期。
總裝有關部門領導對記者說,新的試驗培訓模式,將原本需要7天的培訓任務和8天的試驗任務,合二為一縮減為10天。
記者在舟橋架設現場看到,經過模擬演示、教員點評、實裝測試等培訓試驗流程,官兵很快掌握了新型裝備的操作技巧,在煙霧遮障等實戰背景下,成功實施了舟橋混合架設。同時,准確掌握了裝備高原性能底數,為提昇工程裝備高原作戰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下圖:雅魯藏布江天塹變通途。
孟飛攝
★新聞延伸
翻開中國地圖,西部綿延不絕的褐色山脈赫然醒目。高原山地約佔我國國土面積的26%,這裡自然條件惡劣、地理環境復雜,新型裝備能否適應高原環境,部隊官兵能否在高原正常操作使用裝備,是長期以來軍委總部極為關注的一項重要課題。
近年來,隨著各類新型裝備陸續配發高原部隊,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迅速提昇高原部隊人裝結合能力,顯得愈來愈緊迫。總裝陸裝科訂部積極探索高原地區裝備試驗和部隊培訓新模式,先後攻克裝備技術難題百餘個,改進優化裝備操作規則章程數十項,培訓部隊官兵近萬名,取得顯著軍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