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32年7月7日,2歲的父親與大姐攝於廣東梅縣閣公嶺村。前排右一為父親,大姐(扶父親者)後旅居印尼。
父親1951年2月5日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參軍參乾』的號召,成為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這是1952年6月6日在廣州歡送赴中南軍區學習乾部,攝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碑前。前排右一為父親。
1957年5月13日,父親與母親朱瑞姮在廣州結婚時合影。
1987年6月19日,長沙市人民政府頒發從事財會工作三十年榮譽證書,這是長沙市郊區受證人員合影。前排左二為父親。
1969年,父親隨部隊由廣州調防長沙,後轉業調到長沙市雨花區政府。這是1983年12月25日,父親與廣東梅縣來長沙探望的侄兒在長沙岳麓山愛晚亭前。右一為父親。
供圖/林叢文/實習生江素素
青山綠水的小山村,一群白鵝搖搖擺擺走進堂屋。我的父親林永隆生於1930年,在素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足球之鄉』廣東梅縣的一個美麗小山村中長大。
1951年2月,作為小學校長的父親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參軍參乾』的號召,投筆從戎,成為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
1969年父親隨部隊由廣州調防長沙(即原湖南省軍區獨立師),後轉業調到長沙市雨花區政府工作。我們一家也由廣東轉往長沙。
一晃四十餘年過去了,講廣東話的父親,早就成為了幸福的長沙人,而父母也有了一個十七口人的幸福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