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記者韓亞棟
65歲的杜好琴坐在鄉親們中間,雙目凝視熒屏,嘴角掛着笑意,耳畔迴盪着解說員的激動聲音——“跳水女子單人10米臺決賽,冠軍陳若琳!”昨天上午,遷入房山區城關街道避險安置房4排4號的災民們,正在聚精會神地觀看奧運賽事轉播。不過他們並未注意到,就在屋外不遠處,有線電視網絡的重建工程正在緊張進行,一根根光纜電線杆重又高高立起。
一場洪災,使得房山區近千公里的主幹杆路和77公里長的管道被沖毀,12509根水泥杆被衝折,13.6萬戶家庭無法正常收看有線電視。經過迅速搶修,全區有線電視信號已於8月5日全部恢復,但是一些光纜被臨時架設在樹枝或山樑上,還未正式歸位。目前,歌華有限公司房山分公司230餘名員工,正奮戰在山前河邊,整理線路、重置光纜。
早上7時,歌華員工郝長寬便帶着一支重建小分隊趕到位於城關街道大石河橋的一處施工現場。這支小分隊由12人組成,此時共有4支像這樣的小分隊正在房山各處忙碌着。
施工現場靠近河道岸邊,以前的電線杆此時只剩下一小截,裸露在堆滿亂石的岸邊。“這兒地勢較低,電線杆太容易被摧毀了。”郝長寬說,電線杆一旦斷裂,連接在上面的光纜也會跟着被折斷,洪災過後,很多地方的線路都是這樣壞掉的。“這回重建,我們得把杆穩穩地紮在高坡上!”
“一、二、三!”一陣響亮的吆喝聲傳來,只見七名大漢手攥粗繩,雙腳蹬地,鉚足了勁兒,把一根長10米、重達千斤的水泥杆從卡車上卸下。顧不上喘氣,他們便默契十足地分成兩撥兒人馬,一撥兒將電線杆齊腰縛在大剷車的鏟牙上,另一撥兒麻利地拴住了杆頭。
郝長寬一聲令下,開剷車的師傅啓動油門,隨着車鏟緩緩擡起,電線杆慢慢立了起來,隨後穩穩當當地落在事先鑿好的1.7米深的洞裏,四個小夥子一擁而上,迅速揮鍬填土。不到三分鐘,他們臉上便滿是汗水,工作服全都溼漉漉地貼在了背上。
“換人!”郝長寬果斷下令,又一撥兒人衝上去繼續填土。此時,在剷車旁邊用繩索死死拽着杆頭的三個小夥子,臉上已經迸出了青筋。很快,第三撥兒隊伍也衝了上去,他們高舉着榔頭,一錘接一錘,將電杆周邊的土石夯實、加固。早已等候在旁邊的另外兩位工人隨即攀上電杆,在同事的密切配合下進行高空作業,將兩根鋼絞線架在了新豎起的電線杆上。
就這樣忙碌了足有三個鐘頭,河道兩岸的高地上分別架起了新的電線杆和光纜。不過就在工程進行的同時,安置房裏來自倫敦奧運會的比賽畫面卻一直沒有中斷。“我們每一公里光纜,都留有20%以上的餘長,現場的施工不會給大家收看電視造成影響。”細心的郝長寬這樣解釋。完成了這裏的工作之後,他又帶着小分隊奔赴下一個施工點。按照計劃,房山災區的有線電視網絡恢復重建工作,將有望於今年10月圓滿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