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他是一個來自米脂的漢子,他從一個戲劇演員改行做歌手,他從模仿騰格爾開始步入歌唱生涯,後來他漂到寧夏,轉型成了創作歌手,並發行了自己的創作專輯,他就是馮海龍。
說不清馮海龍是因為酷似騰格爾而從模仿他進入歌唱行業,還是因為模仿他變得跟騰格爾越來越像。這個26歲的小伙子,長發微卷不羈,粗眉毛圓臉絡腮胡,眼睛不大但眼神犀利,穿上蒙古族服飾,儼然是從蒙古草原的馬背上飛馳而來的。
在馮海龍看來,自己骨子裡就是個離不開音樂的人,所以即便是面對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和那個人人都以能讓孩子在工地謀個活為榮的米脂農村老家,他還是被一股無形力量牽引著,一步步走了出來。
16歲考上山西省晉劇團,稀裡糊涂地唱起了戲曲;22歲咬牙辭職上西安,到酒吧做歌手,纔三天就因為不會表演通俗歌曲而被老板炒了魷魚;23歲跑到內蒙古向藝校的教授學唱歌;之後在朋友的召喚下來到銀川,邊在酒吧、飯店唱歌賺錢,邊找老師學鋼琴、樂理,並接觸創作;2011年,25歲的馮海龍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創作專輯《愛上你是我一生的錯》。
馮海龍走上音樂之路的過程,短短一段話就可以概括,但是一個除了天賦以外什麼都沒有的農村小伙,多艱難纔能夠順著夢想的方向走下去,無需贅述,也能想象得出。
好在多數時候上天不會虧待願意付出的人,隨著馮海龍的不斷努力,不但讓他更大限度地發覺了自己除唱以外的創作天賦,也獲得了他的父母和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找他演出的人越來越多,連東南衛視、東方衛視、山西電視臺以及寧夏的電視媒體都開始關注他。
這樣的成就,對一部分人來說足矣,可對於像馮海龍這樣『不知足』的人來說,還遠遠不夠。多賺點錢讓家人過得好些、繼續學習、拓展創作思路、尋找有實力的唱片公司簽約、出專輯、開演唱會……雖然有的夢想,目前離馮海龍還有些遠,但至少有了目標,纔有實現的可能。
面對為什麼留在銀川,不到北上廣等機會更多的大城市去的問題,馮海龍告訴記者:『雖然出了專輯,但是我的專業知識欠缺得還非常多。銀川是個能夠讓我靜下心來的城市,也是在這裡我的創作之路被打開,所以我對銀川有很深的眷戀,就是那種你走到一個陌生地方,就想停下來,覺得你就屬於這的感覺。』的確,馮海龍就是這樣一個情感豐厚的人,就像很多歌手從模仿起步,但成名或者轉型後,都會盡可能擦掉曾經模仿的痕跡,而已經是創作歌手的馮海龍,還是願意大家叫他『小騰格爾』,因為騰格爾的歌曲是他兒時音樂的啟蒙,也是他歌唱生涯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