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倫敦是古老的,也是創意的,於是,你在倫敦總能看到像國王十字車站這樣將古老的站臺和現代化的鋼架結構結合在一起的建築,或是像歐洲之星火車站那樣,在超現代化的車站外邊還要再“包”上一個哥特式的尖頂建築。
其實,在倫敦,古老和創意的碰撞遠不止這麼簡單,甚至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辦不到的。今夏的倫敦奧運會,更是刺激了倫敦人的創意靈感,除了“藝”出言表的招貼畫、奧林匹克公園的後現代雕塑這些俗套的奧運創意之外,他們更是讓幾乎每一個倫敦的傳統精髓和奧運掛上了鉤,於是,人們便看到了在國會大廈外層上演的電影秀,看到了特拉法加廣場上青銅雕塑被戴上了滑稽的帽子。
特拉法加廣場的帽子秀
倫敦市著名的特拉法加廣場,不大的廣場上擠滿了人,不過他們好像都望向同一個方向,那就是廣場上四個雕塑的頭頂,原來這裏的銅像全都戴上了帽子。而且,不僅僅是特拉法加,倫敦市內其他地方共20個著名雕像都戴上了含有奧運元素的華麗麗的帽子。
特拉法加戰爭英雄納爾遜的銅塑雕像上戴的是一頂印有米字旗的帽子,更別緻的是帽子上還高高地聳立着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這可是他200年來第一次有自己的帽子。喬治四世和他的駿馬的王冠也夠有皇家威嚴。坐在貝克街頭閒聊的“羅斯福”和“丘吉爾”也不甘寂寞。“羅斯福”戴上了巨大的藍色“鐵箱子”,上面紅白藍相間的絨毛讓這位美國前總統看起來頗具狂歡節上小丑的幽默。“丘吉爾”則傳統了許多,戴的是圓頂小禮帽。倫敦當地媒體稱這個活動是由倫敦市長鮑里斯發起的,據說他一直在苦思冥想如何鼓勵大家“向上看,領略倫敦街頭雕塑的魅力”。正好藉着奧運的機會,發起了這個“帽子秀”。經過18個月的醞釀,上週一,分列於倫敦海德公園、貝克街等地的20個雕塑一夜之間都擁有了自己的定製帽。
雕塑新造型也吸引了奧運期間涌入倫敦的大量遊客。昨天記者在特拉法加廣場看到有市民,也有志願者和運動員,有法國、巴西、哈薩克斯坦不同國家的遊人們,他們都興奮地揮着自己國家的國旗與雕塑合影。不過並不是每個遊客都喜歡這個“帽子秀”哦,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人對於雕塑頭頂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或者爲什麼戴這個東西完全摸不着頭腦。來自倫敦郊區的Tom直接告訴記者他很不喜歡。“這個廣場是爲了紀念那場戰爭的英雄們,這些帽子戴上去顯得不倫不類,跟整個廣場的氣氛也不搭。”不過,不管帽子搭不搭,都不影響這裏的人們度過一個歡樂的下午。
泰晤士河畔的大片秀
如果能把泰晤士河、威斯敏斯特宮、大本鐘、倫敦眼等要素結合起來,欣賞宜人美景的同時還能看看體育盛事奧運比賽,豈不是一場視聽盛宴?不錯,在大本鐘旁的泰晤士河畔每晚都在上演這樣的大片。
昨天晚上,小雨不停在下,但這絲毫阻擋不了人們涌到泰晤士河邊,去觀賞每天晚上9點半開始的燈光秀。Eileen是個美國姑娘,剛來英國工作兩個月,她就是特意爲了奧運燈光秀趕過來的。“我在別的地方聽說的,應該非常震撼,我喜歡倫敦奧運,就趕過來欣賞一下。”在現場記者還看到專業的攝影師早早就擺好的機位,只等大廈牆壁上“主角”的出現。9點半,奧運燈光秀準時開始了。“尊敬的女王,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奧運會主場館。”在記者的身後,音樂和解說突然響起,而對面的國會大廈牆上則開始了歷屆奧運會的經典鏡頭。從短跑、射箭開始,黑白影像投射在長達266米的哥特式建築上,雖然距離夠遠、牆面斑駁,但優質巨大的圖片、現場的音樂嘈雜聲,還是把運動員們的神態和當年比賽的場景表現得真真切切。
運動員有時會從天而降,有時又從泰晤士河面上緩緩升起,或在長長的牆壁上,從一側漸進到另一側。幾分鐘後出現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風一樣奔跑的姿態,讓旁邊一位中國美女高興不已。
海德公園的狂歡秀
海德公園位於英國倫敦中心的西敏寺地區,這個面積有1.4平方公里的公園也是倫敦最大的皇家庭園,隔壁就是女王一家所在的安靜威嚴的白金漢宮,不過今年夏天的海德公園註定要從白天到黑夜地鬧騰。除了有鐵人三項的現場版,公園還特意豎起了巨型屏幕直播奧運賽事,還間或有露天音樂會。但入園的各種限制也引發了大吐槽。
在奧運會期間,海德公園和維多利亞公園兩家提供免費的大屏幕觀賽活動,遊客涌入得太多,以至於超過了公園可承載範圍。前來公園野餐享受陽光和奧運賽事的遊客抱怨,安檢工作人員在他們進入公園之前就沒收了他們的零食。“公園這樣做肯定是爲了迫使遊客花高得離譜的價格買他們裏面賣的東西,比如一個熱狗加冷飲要7.5鎊,一份魚加薯條要7鎊。”很多去海德公園的奧運迷都稱自己被強行要求先把野餐的東西吃掉,或者扔掉,再進去。來自大倫敦克里登區的歌手Allen稱,“出於安全的考慮不讓帶酒,我可以理解,但到底爲什麼不讓帶吃的?”這個規定使得帶酒的遊客不得不在門外一口氣喝完,結果醉醺醺的,要麼把東西扔掉。
習慣了在公園裏的大草坪上野餐的遊客很委屈,“沒有三明治的野餐還叫野餐嗎?”新報倫敦電特派記者滕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