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該愛不愛成都市人“第二天性”
本組撰文本報記者王垚懿插圖王世良
-聞心觀察
近日,一則新聞稱,中山大學女生曾佩倫在大學三年級結婚,大學四年級休學生子。她特立獨行地提出:“爲何不在最愛的時候結婚呢?”這句話看似平常,卻有着不一般的“殺傷力”。也許是觸到了很多人的感情痛處,不少人開始認可曾佩倫的戀愛路線,更多的大學女生甚至拋出羨慕的話:“大學最大的遺憾就是做不了曾佩倫!”
對愛情,曾佩倫只是將其放在了與學業對等的位置上,爲何今人會拿這事當新聞?或許我們應該反思一下。
雖然愛是人的一種本能,但在現代都市,比起愛情,事業、學業甚至自尊似乎都顯得更爲重要。人們追求各種成功,當學業、事業與愛情撞車時,人們會反本能地去犧牲愛情,毅然保全前者。爲了金錢,兒女可能拋棄本能的親情;爲了進取,年輕人可能拋棄本能的情竇初開;爲了安穩,女人可能拋棄心中那份真愛。當違反天性成了習慣,“愛無能”這個詞彙便悄然走紅。愛的能力,會不會隨着這種後天培養的“第二天性”而退化?不少人都表示很擔憂。
-講述
打開電視,總會看到兩檔高收視率的節目,一檔是相親,另一檔是招聘。不知爲何,除了選拔結果外,兩者從舞臺佈景到層層選拔,每個環節都極其相似,娛樂性十足,收視率極高。但是,這種結果並不能帶給人們愛與事業平等的感覺,事實上,當人們想要用招聘、面試的方式來解決愛的缺失時,愛無能似乎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倘若在該愛的時候去愛,何必到今時今日又去尋找速食愛情呢?倘若把挪用在其他事情之上的時間用來愛,是不是就不會把自己逼到“面試相親”的地步呢?這像是一道證明題,每個人的證明結果都不一樣。
勇敢愛也是一種能力
王夢羽女21歲大學生
我從高中時期就開始接觸愛情,在大學時我也沒有拒絕過戀愛。我覺得談情說愛相當重要,而且不是一件沒意義的事。大學校園裏無非三件事:考證、考級和戀愛,好多同學覺得,前兩樣能要了他們的命,可我覺得,人還是應該全力以赴地去生活,去愛。我很喜歡隔壁班的男生,於是我就去追求他,直到他成了我的男朋友,我還是每天幫他在自習室佔座,複習前幫他打飯,週末等他一起坐公交車去逛街。我覺得人生最幸福美妙的階段就是現在,而全心去愛一個人其實比被愛幸福,懂得爲愛付出,需要勇氣和動力,雖然我們的戀情還沒有結果,但我覺得我現在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
該愛就愛其實很簡單
邱凡女30歲通訊公司職員
我22歲就成家了,和我同齡的朋友幾乎都批判過我。那個時候,她們的事業剛起步,覺得我這麼做就是直奔家庭婦女而去,未來必然一片黯淡,事業更無從談起。當時,我對她們的這番話確實有點怕,但我沒忘了,還有老公在背後支持我。那些朋友雖然振振有詞,但她們畢竟都是單身,只有我懂得,愛上一個人是一種習慣,當無法割捨這份感情時,結婚其實是最自然的事情。接下來,更自然的事就是生下我們的寶寶。懷孕之初,我也動搖過,朋友的建議是沒做好準備就別要,可我思索再三,還是爲了愛大膽地選擇了生子。看到寶寶的瞬間,我立即忘了所有的煩惱,說實話,現在我的心裏只有寶寶,一天看不到他就覺得難受。我的朋友都是危言聳聽,其實她們擔心的事情一件都沒發生,而她們自己面臨的現實問題,反倒比我還多。
推遲戀愛人生慢半拍
王晗女29歲公司業務部經理
我覺得在現在“剩男”“剩女”盛行的時代,我能在28歲結婚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可是,在這段快速走入婚姻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愛的忽視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這期間,我有太多的後悔。爲了讓自己能夠快點完成婚姻大事,我和老公在相識後不得不把戀愛的甜蜜期縮短到5個月,在我們意猶未盡時,佈置婚禮的瑣事就接踵而來,讓我們根本沒法盡情體會愛情的美好。我承認,婚前我們都是以事業爲重的人,大學時期都沒談過戀愛,雖然我們的感情很好,但遇到一些磕磕絆絆時,我們還是會手足無措。這就是缺乏經驗啊!當初放着美好的時光不去愛,真是得不償失。現在,剛剛結婚不到一年,我又面臨着婆婆催促生孩子的尷尬。唉!當初的選擇,總讓我有種一招棋錯滿盤皆輸的感覺。
愛情遠沒有事業重要
霍鑫男36歲程序員
如果愛情能像方便麪一樣,那我一定去找“方便愛”。我自己對現在的年紀其實沒有什麼危機感,只是面對父母的時候,總會覺得愧對他們。畢竟他們年事已高,需要我的關心,需要我爲家庭營造新鮮的氣氛。可我總是因爲工作忙沒時間去關注婚戀這件事。
其實我覺得現在談婚事,基本上和愛情沒多大關係,讓我對一個人燃起激情,根本做不到!甚至可以說,我懶得去談戀愛,真的是沒精力也沒時間。
我只想在父母身體尚好的時候儘快結婚生子,一來他們有時間去幫我照看小孩,二來他們也不會再埋怨我的不孝。
(採訪人物均爲化名)
-專家說法
“愛無能”源於對成功的誤讀
“當你覺得愛得糾結或者無力,就來治療吧!”面對“愛無能”和“第二天性”這兩個新生詞彙,天津市心理衛生協會二級心理諮詢師嶽文昊如是說。
他認爲,人們之所以壓抑愛本能,其實是對成功學的一種誤讀和盲目追崇。站在客觀角度上看,學業和工作的壓力如果過大,勢必會在愛情中摻入過多的雜質。如果在大學時期把精力過多地傾注在考級、考證上,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其實並無益處,因爲談情說愛是種本能,更是種溝通,如果溝通能力欠佳,那事業必然不順。
可是,很多人在追求成功時,總把愛看成絆腳石,做些愛與事業本末倒置的事。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的成功應該建立在和諧完整的家庭關係之上,如今的成功人士如果違背這條原則,那所謂的成功其實在未來也會出現故障。一個人,應該正視自己的本能,把愛和事業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這不僅是成功的標誌,更是一個人心智健全的標誌。
半個世紀,母愛不曾遠離
口述|賈天寶執筆|肖明舒插圖|薛維
對於賈天寶來說,幼年喪母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母親去世時只有32歲,僅僅陪伴他度過了8個春秋,之後50年的風風雨雨,賈天寶只能生活在對母親無盡的追憶之中。好在,母親短暫的一生給兒子留下的不僅是傷痛的記憶,更有一份精神財富留在兒子心底。失去母親的50年裏,賈天寶的人生路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涌,但只要懷念起母親,在他心中,一切都能化爲美麗的風景……
“小寶,你的媽媽沒了。”這是母親去世的時候,親戚們對我說的話。不知爲什麼,我竟沒有悲痛欲絕的感覺。難道是8歲的我根本就無法理解,停息了脈搏的母親,是真的從這個世上消失了嗎?又或是當時看着她躺在醫院的病牀上,那麼安靜,面容如同生前一樣,眉清目秀,慈愛溫柔,就像睡着了一樣,以至於我不敢用哭聲來驚醒她嗎?
是啊!母親確實該歇歇了,她實在是太累了!
整整50年過去了,關於她的記憶,大部分已經墜入歲月的深淵,再也找不回來了,只剩下寥寥片段時而依稀浮現在我眼前——那全是母親辛勞的畫面,縫縫補補,洗洗涮涮……記憶中的母親整天不停勞作,除了上班之外,她從不離開家,就好像她的腿上拴着一根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帶子一樣,那帶子的長度,只夠她從早到晚在家中走來走去。我知道,雖然大門沒有上鎖,但是她心中的愛,足夠讓她把自己“鎖”起來。
母親的辭世,就是因爲她早已爲我們熬幹了自己,而對於我來說,最後悔的事情,是除了8歲那年之外,從沒更多地爲母親分擔任何辛勞。記得8歲那一年,母親用白瓷盆盛了一盆紅果醬,讓我坐電車送到西南角的姥姥家。儘管只是幫她做了這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回家之後,母親的一句“小寶懂事了”的誇獎,還是給了我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悅。如今,那句誇獎還在我的耳畔迴盪,母親卻已撒手人寰。
對於8歲的我來說,真正體會到母親再也不會回到我身邊,是在她離去後的第一個新年。天又涼了,誰來提醒我添衣裳?回家晚了,誰會在院子門口眺望我歸來的身影?那個你在她身邊可以隨意撒嬌,卻不必在乎她面帶慍色的人又在哪裏呢?我獨自坐在街角,淚水決堤一般痛哭了好久,哭過之後,我感到從未有過的虛弱無力。我還活着,而且要繼續活着,我還是要一天天長大,可沒有母親的日子要怎樣過下去?
可以說,母親的去世讓我變得早熟。記得第一次和妹妹一起蒸窩頭,我們把鍋弄糊了;第一次洗衣服,我瘦弱的雙臂根本擡不動沉重的木盆。每當這時,我就會想到母親,如果是她,她會怎樣?她一定不會放棄,爲了這個家,爲了孩子,再累再難她也一定會咬牙堅持,因爲這是母親的責任。也正是在這份堅持和支撐之下,我一天天長大,上學、工作、結婚、生子……直到2000年,我下崗了,之後便和妻子一起自謀職業,賣過花,也賣過菜。爲了進些又便宜又好的菜,三伏天,我蹬兩個多小時的三輪車到郊區買菜,回到家,我真的體會到什麼叫累得“腿肚子朝前”,但我明白,不管生活的路有多坎坷,維持這個家都是我的責任。爲此,我要感謝母親,是她的堅毅和樂觀,通過血脈傳遞到了我的身上,才讓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其實生活中,最讓我欣喜的事並不止於此,母親對我的遺傳也恩澤了下一輩。就像當年母親讓我幫她送一罐紅果醬的小事一樣,只要不影響學習,我總是讓兒子幫我們夫婦倆拉貨、看攤,或是讓他在家裏做些家務。兒子特別懂事,除了幫助我們夫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外,也特別心疼他的媽媽,尤其是在妻子查出癌症之後的日子裏,每天,兒子都早早起牀爲媽媽買早點,給她餵飯,晚上爲她洗腳。到了夜裏,兒子還整夜地守着他媽媽。對於兒子爲他母親所做的一切,我感動得常常偷偷抹眼淚,同時,心中充滿了欣慰。是啊!我的母親生前,我沒有來得及孝敬她,這份不曾反哺的遺憾卻在兒子身上得到了補償。
或許,這些就是母親用短暫的人生教會我的一切。如果自己的孩子連搬一件傢俱該怎麼使力、壺水開了該怎麼辦都不明白,那麼作爲母親,也只能算是一個“只知奉獻的媽媽”,到頭來,孩子也很容易忽略對家庭的責任感。而像我母親所做的那樣,唯有自己付出的同時,讓孩子也付出,一起動手搭建家庭的城堡,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家和責任的含義。
母親離去已經50年了,我幸福地看到,生活中不僅處處有我辛勤打拼的汗水,並且每一處滴過我汗水的地方,都有母親慈愛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