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來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文物局的工作人員非常忙,工作量比平時多出好多倍。因爲他們正忙着清點7月中旬出土的1.4萬枚古幣。
這些古幣是庫車縣棚戶區改造時從地下挖出的,主要是五銖錢、剪邊五銖錢、龜茲無文小銅錢、貨泉、大泉五十、龜茲小五銖等,這是庫車縣迄今發現古錢幣種類和數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一枚三國時期的“太平百錢”在新疆是首次發現。據考證,這些古錢幣距今有1700年的歷史。這些古錢幣爲研究龜茲文化增添了大量新的實物資料,也是漢唐以來中央政府統轄西域的又一佐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據庫車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初步判斷,這些古錢幣用麻繩栓牽封裝在一個長75釐米、寬40釐米、深30釐米的陶罐裏,屬東漢至兩晉時期居民墓葬陪葬品。挖出古錢幣的位置正好位於龜茲故城內,距離龜茲西城牆200米。由於長期處在窯藏環境下,部分錢幣已鏽蝕,但錢幣字跡清晰,充分反映了東漢至兩晉時期高超的造幣技藝。
庫車縣史稱龜茲,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中的大國。漢唐時期中原王朝曾設西域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直接管理西域,治所在龜茲王城(現在的皮朗王城),龜茲成爲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商業的繁榮,使龜茲成爲東西方商品集散地,大大促進了貨幣的流通。“太平百錢”鑄造時間爲三國時期,它大多出土在蜀漢故地,屬蜀錢。在龜茲故城中發現這麼一枚“太平百錢”,讓相關的專家無法解釋。記者王瑟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