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西寧8月17日電(記者駱曉飛、王軍)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凍土地段最長的鐵路——青藏鐵路實現安全穩定運行6年多,累計運送旅客5000多萬人次,運送貨物2億多噸,促使青藏兩省區經濟發展保持了年均10%以上增速。這條猶如吉祥“哈達”的雪域天路把青藏高原與祖國內地緊緊相連,正在助推青藏高原成爲中國西部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動青藏高原旅遊業“井噴”式發展
“出國容易進藏難”,這一度是青藏高原交通運輸環境的真實寫照。2006年青藏鐵路的通車打破了制約青藏高原旅遊業發展的交通“瓶頸”,促使青藏兩省區的旅遊經濟“井噴”式發展,並帶動了餐飲、住宿、休閒、零售等服務業快速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青藏鐵路開通運營6年間,西藏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由2005年的180.06萬人次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86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由2005年的19.4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97.06億元;青海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6000萬人次,累計實現旅遊總收入近350億元。
隨着大批遊客進藏旅遊,青藏兩省區的旅遊、餐飲、零售等第三產業得到了空前發展,青藏鐵路沿線農牧民家庭旅館、藏式餐館等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過去祖祖輩輩以傳統農牧業爲生的農牧民們開始興辦運輸公司、開家庭旅館、做導遊,吃上了“旅遊飯”。
1999年開設西藏第一家農民旅館——“拉孜縣農民旅館”的頓珠說:“青藏鐵路還沒開通前的那幾年,遊客不多,旅館生意一直不是很好;自鐵路開通後,遊客人數猛增,比過去翻了好幾番,旅遊旺季房間都會爆滿。”
隨着旅遊人數的逐年增加,青藏兩省區的旅遊產業迅速發展。青藏鐵路通車前的2005年,西藏僅擁有旅遊星級飯店和定點飯店150家,而到2011年底,西藏擁有各類旅遊企業達1363家,全區旅遊從業人員達23.64萬人。
帶動青藏高原特色產業實現質的飛躍
青藏鐵路公司主管運輸的副總經理苗肖華介紹,爲了帶動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鐵路通車後,青藏鐵路公司“最大限度挖掘青藏鐵路巨大發展潛力,最大限度發揮青藏鐵路強大輻射作用”,加大青藏高原特色產業、旅遊業、優勢礦產業等領域的運輸合作和交流,有力提升了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目前,青藏鐵路全線已經建成西寧甘河工業園區、柴達爾新建線路區域煤炭運輸等經營基地和戰略裝車點18個,整列裝車比重達到了60%以上,工業鹽、鉀肥、純鹼、煤炭、鋁錠、鐵礦粉及地方特色產品的整列裝車、整列發車、路企直通和快捷貨運班列優勢已日益突顯。
苗肖華告訴記者,通過優化物流功能佈局,興建貨物中轉基地,建設鐵路內陸港,實現管內一批綜合產業物流園區生產型專用線專項改造,青藏鐵路已經成爲西藏重點實施的“特色經濟發展戰略”“全面開放帶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青海大力實施的“四區兩帶一線”發展戰略的強大動力支撐。
據統計,截至2012年7月31日,青藏鐵路公司累計運送旅客5426.9萬人次,運送貨物24989.8萬噸。客、貨運送量由2006年的648.2萬人次、2491萬噸增長到2011年的1060.2萬人次、5164.3萬噸,年增長率分別爲10.3%和15.7%。
在青藏鐵路強大的貨運能力、低廉的運輸價格和便捷的運輸方式的帶動下,青藏高原的資源優勢正逐步向現實的經濟優勢轉化。青稞啤酒、高原礦泉水、犛牛肉製品、藏香藏毯……如今,越來越多的西藏特色產品通過青藏鐵路走下高原,走向世界。
統計數據顯示,自青藏鐵路通車後的2006年至2011年,青海省GDP由641.05億元增長到1622億元,西藏自治區GDP由342.19億元增長到605億元,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
西藏自治區鐵路辦主任巴桑說:“青藏鐵路提高了西藏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了藏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各族羣衆切身感受到了這條大動脈帶來的新變化,青藏鐵路已成爲西藏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倍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