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過去,每臺手搖織機需要一名工人,如今一名工人可以同時管理8臺數控織機,以每臺數控織機摺合5臺手搖織機生產效率計算,4萬臺數控織機可爲大朗節約近20萬勞動力。

截至今年5月,大朗全鎮數控織機使用總量已突破4萬臺,提前實現該鎮年初提出的年度目標。

大朗是全國唯一的“中國毛衫流行趨勢發佈基地”。
大朗
2008年春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來到大朗,深入企業調研,並深刻警示:“調整產業結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核心的任務”、“今天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明天就要被產業結構所調整。”汪洋書記情繫大朗,兩年時間三次到大朗調研考察,反覆告誡,要“強信心、沉住氣、加油幹”。
金融危機寒潮肆虐,轉型升級春潮涌動。敢爲人先的大朗人,以戰略思維、世界眼光,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
2005年,大朗全鎮數控織機不足600臺,到今年,躍升到4萬臺。60個數控織機品牌企業在大朗設立一級銷售中心,11家數控織機生產企業進駐大朗,大朗成爲全國數控織機的生產基地與集散地,中國(大朗)國際毛織產品交易會更是成爲全世界數控織機和毛織服裝交易的風向標。一年一屆的毛織服裝網上設計大賽,讓全球毛織服裝設計人才在此比肩。大朗還成爲全國唯一的“中國毛衫流行趨勢發佈基地”。13000多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阿里巴巴等網站開展電子商務。數字化設計、數字化生產、網絡化銷售,成爲大朗毛織業的發展潮流。
“數控”帶來產業革命:
打造全國數控織機生產基地
截至今年5月,大朗全鎮數控織機使用總量已突破4萬臺,提前實現該鎮年初提出的年度目標。大朗鎮經濟科技信息局負責人算了一筆賬:4萬臺數控織機,節約了勞動力近20萬人。
該負責人透露,大朗企業使用數控織機還出現了一個可喜的變化:“前幾年,大企業在政府補貼下引進數控織機,如今連中小微企業也主動加入使用數控織機的行列,企業轉型升級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近日,大朗鎮經濟科技信息局對鎮內數控織機企業銷售情況進行了電話和走訪調查。調查顯示,截至今年5月,大朗轄區內數控織機生產銷售企業,共銷售數控織機近2萬臺,其中在大朗“自產自銷”的,共計7936臺,約佔40%。
去年年底,大朗已統計出全鎮使用數控織機超過3萬臺,兩項數據相加,得出大朗數控織機使用量已突破4萬臺。該鎮年初提出“力爭年內數控織機使用總量超過4萬臺”的目標,提前半年實現。
該負責人還向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每臺手搖織機需要一名工人,如今一名工人可以同時管理8臺數控織機,以每臺數控織機摺合5臺手搖織機生產效率計算,4萬臺數控織機可爲大朗節約近20萬勞動力。
“前兩年我們出臺了獎勵方案,政府補貼企業購買數控織機,兩年來,累計有171家毛織企業申請獎勵,涉及電腦橫機8283臺,獎勵金額1397萬元。”葉建華表示,該項補助政策已於去年停止實行,但企業已充分認識到使用數控織機帶來的好處,今年在大企業的帶動下,連中小微企業也紛紛加入引進數控織機的行列。
在大朗鎮黎貝嶺村開毛織廠的嚴老闆告訴記者,去年至今,他先後兩次共購置了16臺數控織機,把原有的半自動織機逐一淘汰。
“企業對數控織機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大朗鎮毛織辦工作人員表示,由於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數控織機價格下降,中小微型毛織企業也開始嘗試引進數控織機,主動轉型升級。
今年,由於第二季度歐美市場回暖,大朗毛織企業訂單大量增長,數控織機的需求量“水漲船高”,帶旺了周邊數控織機產銷市場。今年“織交會”的招展情況也證實了這一點,織交會數控織機展位推出不到一週,五成展位已被“搶訂”完。
東莞市縫神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務量已追平去年全年,目前這家大朗企業仍握有大量國內訂單,該負責人預計今年企業業績將比去年增加一倍。江門市新藝毛織廠負責人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該廠去年從大朗這家企業購進了40臺數控織機,發現新設備生產效率至少提升了一倍,還節省了大量勞動力,爲此該廠計劃今年再從大朗引進40臺數控織機。
雖然中小微企業對數控織機需求量不斷加大,該鎮經濟科技信息局相關負責人還是給這些企業提了個醒,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仍不容過分樂觀,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此時最適宜儲備足以應對未知風險的流動資金,練好“內功”,小企業更多地應考慮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大中企業則要考慮如何拓展內銷、開發電子商務市場和做優品牌。
提出發展新藍圖:
主動接受松山湖輻射,加快推進松山湖大朗一體化
近日,大朗鎮召開全鎮領導幹部會議,該鎮結合當前的形勢和大朗的實際,在深化延續歷屆黨委發展思路的基礎上,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了“兩城一區一體化”的發展新藍圖,着力按照中等城市的格局建設大朗,全面推進大朗和諧富裕幸福的科學發展之路。
“兩城一區一體化”就是以毛織產業爲基礎,建設10平方公里的毛織商貿城,以散裂中子源爲依託,規劃建設30平方公里的大朗科學城,加快城市升級,大力推進6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區建設,主動接受松山湖輻射,加快推進松山湖大朗一體化。
目前,“兩城一區一體化”的建設正穩步推進。佔地125畝的大朗紡織創意產業園加快籌建;首期2462畝的生物醫藥基地的徵地工作已經全面推進;依託“三舊改造”政策,上半年上報成片拆遷改造項目4個共854.35畝。以長盛片區爲核心區的建設全面推進,長盛二期地塊已獲省審批;4月,與松山湖管委會簽訂《松山湖·大朗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近期將啓動10個項目,以推動雙方實質性合作。同時,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全力推進富通路二期、蓮湖路二期等5項在建工程,積極配合做好莞惠城軌、松山湖大道大朗段建設。
在日前召開的丘陵片區工作年中點評現場會上,市委書記徐建華表示,丘陵片如何對接好松山湖是一篇大文章,松山湖的研發設計有優勢,但是不能僅有研發沒有實體,那樣是不穩固的,松山湖可以把一些項目的製造環節佈局在周邊。松山湖的生活配套不如周邊鎮街,文化積澱也不如周邊鎮街,這是鎮街的優勢。現在市裏提主動對接廣州,對接深圳,鎮街也要主動對接松山湖,加快區域發展。
“在對接松山湖方面,大朗做得比較早,目前,大朗鎮已經與松山湖高新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近期將啓動10個項目。”徐建華說。
勇者的步伐
-啓示
爲了一個富民強鎮的夢想,這裏用一條條五彩的毛線,編織“大朗毛織,溫暖世界”的傳奇;爲了一個跨越發展的追求,這裏用“殺出一條血路”的氣概,踏上轉型升級的征途。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伴隨着大朗經濟的高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也一直如影隨形。但從來沒有哪一次,有這次披荊斬棘的步履矯健。
面對危機和轉型要求,大朗人展現出勇者果敢的姿態。大朗提出依託發展悠久的毛織產業優勢,重點引進那些具有自有技術、自有品牌的龍頭企業,並鼓勵數控織機生產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同時,大朗對於有意向自創品牌的企業,給予大力扶持,發展品牌戰略,力爭將大朗鎮打造成全國數控織機生產基地。
2005年,大朗全鎮數控織機僅有1000餘臺,如今已躍升至4萬臺。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大朗毛織更加堅決地轉型升級。華麗的蛻變從生產車間開始,普通工人數量減少了,數控織機數量卻在飛速增長。除了完成了數控織機“量”的積累,大朗企業在改變生產方式、提升生產效率方面還出現了“新”的變化。
正是這些勇者的步伐和應對的招數,使傳統的大朗毛織業在金融寒冬裏仍保持着搖曳多姿。在2009年實現逆勢上揚,規模以上毛織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9%,毛織品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9%基礎上,2011年規模以上毛織企業工業總產值79.1億元,實現利潤1.02億元。
此刻回顧,耳邊好像還在響着一段旋律:當“哪裏有冬天,哪裏就有大朗毛衣”傳遍全世界的時候,大朗還在不動聲色地演奏着一曲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從生產基地向現代毛紡織商貿城轉變的華美樂章。
勇者還在前行,讓我們繼續凝望他抖落在時代大潮中的堅拔偉岸!
本版撰文:南方日報記者黃萬全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蘇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