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中鹽紅四方集團老廠區穿越的老工人。
○老企業來了大學生。
○1959年10月28日,毛澤東主席在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省長黃岩的陪同下,視察全國第一批小氮肥廠之一——四方集團。(資料圖片)
龐大的機器群裸露在烈日下,廠外是政務區的座座高樓。與嶄新的城市面貌相比,『紅四方』顯得有些老了。
50多年前,毛澤東、鄧小平等來合肥視察的時候,年幼的『紅四方』乳名還叫『合肥蜀山化肥廠』,如今,滄桑的歲月雖然鏽蝕了機器,卻沒有消磨工人們的熱情。他們站在心愛的機器邊,像兄弟一樣撫摸著它,面對我們的攝影師,留下略帶羞赧的笑容。
因為2008年開始的化工企業整改,以及安全環保的需要,『紅四方』近幾年面臨許多困難。特別是它本部的關停,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個老企業必須配合城市建設,履行社會責任,為保護政務區的人文環境做出犧牲。企業是造福於民的,關停也是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當我們站在高處俯視『紅四方』的時候,總感覺它有一顆蒼老而火熱的心髒……
夕陽西下的時候,工廠的剪影結實而凝重。站在機器群中,撫摸那不再跳躍的儀表,似乎還有內在的溫度。它是英雄,沈默的英雄,即便躺下了,它仍然蘊含著不可戰勝的力量。工廠東側就是偉岸的金寨路高架橋。現代文明彰顯了人的智慧,也帶來視覺、聽覺乃至味覺的壓力。在高度發展的經濟環境裡,這一切既是生命,又是廢墟。
記者沿著工廠圍牆一路向天鵝湖走去,腳邊有萋萋芳草。工業文明其實誕生在田野,也成長在田野,最終,它們還得消失在田野。而人,與它們一樣,是田野的孩子。人在歡跳的時候,工廠矗立,他們也許是兄弟關系,也許更像父子關系。無數的車輛在身邊流逝,載著時間,駛向那可知或不可知的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