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杜敏)在過去的2011年,A股市場中被看作行情“風向標”的百元股一度擴容至25家上市公司。如今過了不到一年,百元股遭遇重挫,從25家直降至兩家——貴州茅臺和洋河股份。截至昨日收盤,貴州茅臺股價報收228.27元,下跌1.68%;洋河股份股價報收126.20元,下跌4.39%。爲何“百元股”陣營急速縮水?分析人士指出,除估值、除權因素外,業績下滑、機構出逃也是“兇手”。針對白酒板塊“獨霸”百元股的現象,分析人士指出主要得益於國內消費支撐。
本週隨着滬指盤中跌破2100點,高價股成爲殺跌最慘烈區域。昨日在市場弱勢震盪的背景下,A股股價在50元以上的多數個股均出現大幅下跌,其中百元股僅剩兩隻。今年7月剛剛晉升爲百元股的片仔癀,昨日最終報收97.90元;昔日的高價股朗瑪信息、東方園林、湯臣倍健等也集體呈下跌走勢。之前海普瑞、東方園林、神州泰嶽等一批高價股,在上市之初均被股民寄望“高成長”,但其業績表現卻由“高速挺進”轉到“差強人意”,最終跌下神壇。
在業內人士看來,高價股急跌的例子屢見不鮮,業績回落、遭遇突發事件、機構出逃等因素是致命殺手。在平安證券看來,由於長期得到機構資金的持續增持,消費板塊中的高價股往往出現慢牛的獨立走勢。就長期投資策略來看,醫藥、白酒板塊中的“新貴”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