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圖①:轉型前,毛織廠簡易生產設備——半自動皮帶機。
圖②:轉型後,毛織廠現代先進生產設備——數控織機。資料圖片
東莞市大朗鎮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小鎮面積僅有118平方公裡,周圍卻匯聚了8000多家毛織企業,每年在此集散銷售的毛衣有12億件,其中60%出口意大利、美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謂之『中國羊毛衫名鎮』,名副其實。
2008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大朗毛織服裝業堅持以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舉措實現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型昇級,化危為機、成功突圍。
——以信息技術提昇改造傳統生產方式,逐步實現數字化設計、生產和銷售。2011年大朗鎮出資1000萬元,鼓勵企業引進數控織機。以前一名工人只能操作1臺機,現在可以操作8臺機。目前全鎮企業使用數控織機數近2萬臺,節省勞動力8萬多人,企業人力成本大為降低。
——鼓勵企業推進產、學、研合作,提昇產品研發設計水平,走自主技術、自有品牌的發展道路。對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鎮政府一次性給予30萬至100萬元不等的獎勵。大朗先後產生了『紀帆登』、『龍姿』兩個『廣東省著名商標』。
——有序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低端工序,實行跨區域資源調配。如穎祺實業有限公司在內陸城市設立分工廠11家,主要負責織片、縫盤等勞動密集型前整工序,而大朗總部重點負責研發設計、品質監管和營銷管理,等等。
鎮政府在技術、品牌、營銷、服務等方面的傾力扶持,成為當地毛織業應對危機、轉型昇級的有力臂膀。2011年,大朗毛紡織品出口78.23億美元。2011年底,大朗被廣東省列入首批『省級外貿轉型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目前,大朗已成為國際毛紡織品研發生產、流通集散、價格發現、質量認證、時尚展示、信息發布中心之一,昔日的毛織『小鎮』正信步走上國際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