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莫斯科城市環境舒適宜人,其綠色、暢通、抗災的三大特點,提升了城市幸福感。
美化城市治理擁堵
到過莫斯科的遊客都會對這一坐落在鬱鬱蔥蔥森林中的城市影響深刻,綠樹、綠地成爲莫斯科市最好的城市名片。經過市政部門長年的科學綠化,莫斯科已經建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城市綠化系統。目前,莫斯科市擁有12個自然森林公園,900多個街心花園和公園,城市綠地率超過40%,人均綠地面積45平方米,成爲了世界上綠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長期以來莫斯科的交通擁堵令居民出行備感不便,爲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暢通城市,莫斯科市政府醞釀出臺了各種措施以求解決擁堵問題。
首先是優化城市功能佈局,從根本上治理城市擁堵。長期以來,莫斯科市政道路規劃以位於核心區域的克里姆林宮爲中心,所有主幹道呈輻射狀向城市各個方向延伸,但最終都指向單一的市中心,因此上下班高峯容易出現嚴重的交通堵塞。自今年7月1日起,莫斯科市正式擴容,新增14.8萬公頃土地。爲了使未來莫斯科城市功能區劃更加科學合理,該市將建設多個城市中心,同時將市內交通網絡道路由“環形放射狀”變爲“方格狀”,從而緩解城市人口和就業崗位過於集中的矛盾,以減輕核心區域交通壓力。
其次,嚴格交通管理措施,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多年來,違章停車、超速行駛、違反信號燈等交通違法行爲在莫斯科屢禁不止,成爲城市交通擁堵的另一大主因。爲此,自今年7月1日起,俄羅斯修改實施了新的交通法規,大幅提高對違章停車、擅闖公交專用道在內的多項交通違規行爲的罰金,從300盧布(9.2美元)提高至3000盧布(92美元)。這是莫斯科整治交通秩序,暢通城市的一劑猛藥。
第三,清理特權車輛,解決官車“與民爭路”。在莫斯科的主幹道,如列寧大街、庫圖佐夫大街,雙向車道中間由兩條白色實線劃出的一條特殊車道,專供特權公務車以及消防車、救護車使用。在政府機關高度集中的莫斯科市,特權車除可使用特殊車道外,還可在各大街小巷優先通行,加劇了堵車情況。2012年7月1日,《對交通工具上使用的警燈和警報器進行規範管理》總統令正式生效。根據這一命令,俄政府機關裝有警燈標誌的特權車數量將減少一半,由現有的1040輛減至569輛。
多管齊下防範災害
莫斯科市地處寒帶,同時降水豐沛,應對極端天氣任務繁重。經過長時間的摸索積累,莫斯科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城市災害應急機制。
莫斯科每年都會遇到嚴冬的考驗,年均降雪總量約3600萬立方米,面臨持續降雪和冰凍等極端天氣。按照相關預案,莫斯科市政部門在冬季到來之前就會完成掃雪除冰機械設備檢修,融雪劑儲備等應急準備工作。氣象部門會通過新聞媒體及時發佈天氣預報,提醒市民雪天的可能降雪量,以便各方早做準備。一旦降雪,市政部門不等雪停立即開始出動清掃。在莫斯科主要交通幹道一般會有兩三輛專用掃雪車,在馬路上一字排開,既掃雪又噴灑融雪劑,並將積雪掃到路邊。在掃雪車過後,會有專用車輛將路邊積雪收集起來,再由卡車運至積雪處理廠,就近將積雪融化、過濾,無害化處理後再排入污水管道,既實現了快速處理又保護了環境。
夏季是莫斯科雷雨多發季節,但是記者很少在莫斯科遇到路面積水,一方面因爲莫斯科經過一百多年的修建改造,已擁有了完善的市政排水系統。莫斯科市排水系統始建於1898年,整個系統網絡總長7000公里,共139個泵站,日排水能力爲500萬立方米;另一方面,莫斯科市植被覆蓋面積大,廣袤的森林、成片的草地具有良好的蓄水能力,可以有效降低突發暴雨引發內澇的可能性。
對於該市各類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俄緊急情況部是防災處突的核心職能部門,該部將災害事故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包括地震、水災、旱災、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另一類則包括化學品泄漏、重大交通事故、建築物坍塌等人爲事故。俄緊急情況部針對不同災害事故制定出了詳細的應對條例。俄還成立了一個智能型的救災指揮中心——“國家緊急情況管理中心”,並在各個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採用了高科技手段,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進行預測預報,組織救援。該部擁有包括國家消防隊、民防部隊、搜救隊、水下設施事故救援隊和小型船隻事故救援隊在內的多支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高效的處置能力、豐富的抗災經驗深獲莫斯科市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