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圖為詹紅荔與福建南平水東中學學生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剛剛從北京出差回來的詹紅荔,顧不上旅途勞累,馬上回到辦公室處理案件材料。『這段時間經常出差,但心裡最記掛的還是這些新生少年。』詹紅荔口中的『新生少年』,是指那些曾經因年少而一時失足的青少年。在她看來,他們都是『折翼的天使』,心中都有善的種子,只要用愛心去呼喚,就沒有回不了頭的。
愛與責任讓她全身心付出
詹紅荔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法院少年庭庭長,曾先後獲得『全國模范法官』、『全國政法系統優秀黨員乾警』等稱號,並榮立個人一等功。9年來,詹紅荔共審結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500餘件,這些案件無一重審、無一投訴、無一上訪。在她的幫助下,將近400名失足少年重返校園或者找到理想工作。
『法槌落下,伴隨的是沈甸甸的責任。』少年審判工作的目的,不是懲罰,而是要教育幫助那些犯錯的孩子真誠悔過,重回社會。強烈的責任感讓詹紅荔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三個三不工作法』。
庭前『三個不開庭』:閱卷後對關鍵問題沒有梳理清楚的,不開庭;被告人成長經歷及其社會背景沒有調查清楚的,不開庭;沒有與被告人見面,了解他們對犯罪問題認識的,不開庭。
庭中『三個不輕易』:被告人沒有真誠悔過的,不輕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沒有和解的,不輕易下判;可以判非監禁刑但沒有落實幫教措施的,不輕易下判。
庭後『三個不松手』:入監後延伸幫教不松手;回歸社會後思想出現反復或問題沒有解決的,不松手;發出的司法建議沒有得到落實的,不松手。
少年小冬一念之差偷拿了別人的電腦,由於找不到幫教人,無法判決本可依法適用的緩刑。詹紅荔認為,必須爭取。為給小冬找一位合適的幫教人,她6次登門向一位老專家求助。面對老專家的不解,詹紅荔說道:『這是一個農民工的孩子,他的父母背井離鄉就是為了將孩子培養成纔。我不忍心讓他們希望落空。並且,孩子也需要一個新生的機會。』老專家被感動了,達成了詹紅荔的心願,還幫助小冬順利考上了大學。
愛與尊重培育出『善的種子』
『受驚的孩子總是封閉起自己的心,如果端起一副法官的架子,不可能真正打開他們的心結。』詹紅荔說。
曾經,有一個還在緩刑期的少年把手伸到了詹紅荔的皮包裡。她不僅沒有責怪,反而關切地詢問這名少年是否遇到了困難,是否需要錢。接下來,詹紅荔還耐心地幫助這名少年找到了理想的工作。這名少年叫小嚴。
汶川發生大地震後的某一天,詹紅荔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電話正是小嚴和另一名『新生少年』小林打來的。他們說想和朋友通過上街義唱、義賣的方式募捐,為災區人民獻愛心。不久,賑災義演在南平激情廣場舉行,20餘名小伙子集結在廣場中央的紅旗下,用自編自導的節目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群眾……那次活動,他們一共募集到7萬多元。
有人問詹紅荔,面對這些『新生少年』,為何能夠不離不棄?她說:『當法官辦好幾個案件不難,難的是用愛心幫助他們重塑人性。如果冷漠和不耐煩,只會讓受傷的心靈再次蒙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