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網友上傳的照片 |
湖北荊門石膏廠招用智障工人?屬實!
“他們反應遲鈍、機械、動作慢,叫乾什麼就乾什麼。”包工頭鄧玉華如是說。針對“湖北荊門石膏廠疑似奴役智障工人”一事,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該工廠招用智障工人屬實,工廠現已停產,11名工人中7名疑似智障人士已於8月30日上午被送到家,其他工人也已結清工資回家。
記者8月29日下午來到這個這家名為“荊門強臺石膏有限公司”的工廠,偌大的廠區空空蕩蕩,院子、倉庫裡堆滿了加工石膏的原料,工廠一側有一臺投資50多萬正在安裝的新機器。廠裡只有1名留守工作人員和2名安裝機器設備的工人,工廠8月10日起就已停產。
記者看到,只有10多平方米的宿捨擺放著三張老舊大床,床上堆著破棉絮,沒有床單。不足10平方米的簡易廚房裡,堆放著七八蛇皮袋掛面,灶臺上、案板上布滿灰塵。一走進廠房,就聞到一股刺鼻的尿騷味;工作人員介紹此為工人在此處小解所致。廠房擺放著9臺切割機,地上滿是白色的粉塵。
荊門市掇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大隊大隊長卿少雄稱,調查表明,企業並未對工人的人身自由進行限制,不存在強迫勞動的違法情況,更無所謂的“奴役”現象,但存在用工不規范、拖欠工資、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的問題。現已要求工廠補發工人工資共計20260元。
工廠廠長徐順池介紹,去年冬天,廠子缺人,包工頭鄧玉華帶著這批工人找上門來,就把他們招進來了。廠裡實行計件制,工人平均每月能賺1000元左右的工資,由包工頭代為簽收。
他說:“由於工人流動性很大,自己沒有在意他們是怎麼來的,但這批工人確實都有點老實、遲鈍,做事比較慢。新設備安裝調試完成後,還需要繼續招工,但肯定不會再招這樣的工人。”
鄧玉華稱,這些工人都是自己從老家帶過來的。他們在家裡不會乾農活,還要人照看,成了家裡的負擔,也沒人管。“他們反應遲鈍、機械、動作慢,叫乾什麼就乾什麼。”
留守工作人員聶斌對記者說,工人們平時都不怎麼說話,不講究衛生。11個工人中最大的年近50歲,最小的也快40歲,除兩人外,其他人都沒有結婚,沒有身份證和家人聯系方式,也不知道自己家裡的相關信息。
掇刀區公安局政工室主任李斌章介紹說,原有的11名工人均已離開,其中有2人12日結清工資後即自行離開,另有2人被親人接走,7名疑似智障人士於29日下午被廠方和政府送回家。
據了解,在媒體曝光之前,勞動監察部門並未接到相關舉報,從未對該廠勞動用工情況進行監察;公安部門也沒有進行過人口排查。安監、環保等部門雖到過該廠,但由於工廠一直處於停工半停工的狀態,並沒有實質性的監管。
李斌章並不諱言相關職能部門有監管缺位的地方。他認為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勞動監察力度,各部門齊抓共管,把工作做好做細,依法保護勞動者特別是殘疾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幫助企業規避風險,為其生產經營活動創造好的條件。
“勞動保護對任何勞動者都適應,對智障等殘疾者就更應如此。”華中科技大學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丁建定說,“政府應區別對待不同的殘疾人,有勞動能力的應鼓勵其參加勞動、自食其力;但要加強用工管理,提供更嚴格、細致的勞動保障。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應給予更多的社會扶持和救助,保障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