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13年秋,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年輕化學家範旭東,在其兄範源廉的支持下,隻身來到盛產長蘆鹽的塘沽,當地一個跛腳窮孩子自願做他的嚮導。當時的塘沽,盡是殘垣斷壁,滿目瘡痍。範旭東由這個少年帶路,向海灘走去。一路上,他們邊走邊談。範旭東知道了這個少年叫張汝謙,不小心摔斷了腿,因無錢醫治,落下了殘疾。
他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海灘上,帶着腥味的海水打在他們的衣衫上。張汝謙是個天真的孩子,不知這位戴着眼鏡,身穿西服,面龐消瘦的先生來這裏幹什麼。而此時的範旭東,被這海天一色的美景所陶醉,他望着海邊上那由近向遠伸展開的白皚皚的長蘆鹽坨,不禁慨嘆道:“一個化學家,見如此豐富資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範旭東立下了在這裏興辦久大精鹽公司的決心。在這之前,他曾受財政部派遣,赴歐洲考察鹽政。在歐洲一些發達國家,還考察了工業用鹽和食鹽製造。他深感自己身爲化學家,有責任在中國製造出標準食鹽,爲國人造福,同時更爲重要的是以此來開拓鹽的用途,爲國家打造化學工業的基礎。
範旭東決心在塘沽興辦製鹽工業的想法,得到師友梁啓超等人的支持。由梁啓超帶頭,蔡鍔、黎元洪、馮玉祥等社會名流紛紛入股。共募股五萬銀元。範旭東在塘沽購地十六畝,於1914年7月,呈請北洋政府財政部鹽務署批准立案,1915年6月破土動工,建築廠房機器設備由範旭東親自到日本調查購買,鍋竈由上海求新工廠製造。翌年4月6日開工點火,9月11日生產出第一批“海王星”牌精鹽,運往天津東馬路銷售,當即銷售一空。
由長蘆鹽經過加工製成的“海王星”牌精鹽,色澤潔白,品質純淨,廣受歡迎。但是那些鹽商卻咬牙切齒地詛咒:“久大久大,不久不大。”中國鹽政承襲舊制,食鹽專售權掌握在少數鹽商手裏,他們各據一方,不許別地別人插手,否則就叫“越界爲私”,以私鹽論處。由此,久大精鹽的運銷受到了抵制。開工初期,被主管方面指定只許在天津東馬路設店行銷。這就使久大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爲了擺脫困境,範旭東及同仁得知當時的風雲人物楊度,與任大總統的袁世凱關係密切,便拉楊度入股。楊度將久大生產的精鹽送給袁世凱品嚐,袁大爲讚賞,給了久大五個口岸的銷售權。從此,久大的精鹽得以在長江流域的湘鄂皖贛四省打開了銷售局面。
久大精鹽闖進長江流域,這是中國鹽政史上破天荒的事件。立即引起口岸淮商的不滿,他們勾結地方駐軍,以籌措軍餉爲名,預借稅款等手段,威脅久大。但由於範旭東精心策劃經營,並南北奔波,終於戰勝淮商。
久大精鹽公司就是在這樣的坎坷道路上發展壯大的,事業蒸蒸日上。開工初期,日產量5噸。到1919年,年產量達到62500噸。久大的成功,不僅結束了國人食粗鹽的歷史,而且爲中國化學工業的發展積累了資金和辦廠經驗,爲永利制鹼公司的創立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