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大誤區
過去有句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營養專家表示,秋季並非絕對一點也不能吃薑,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根據中醫理論,生薑辛溫無毒,歸五臟,益脾胃,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去痰下氣,散煩悶等等。
誤區一:秋不食姜
根據中醫理論,生薑辛溫無毒,歸五臟,益脾胃,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去痰下氣,散煩悶等等。
然而,生薑的好處雖然多,吃起來也有不少講究,季節和時間就是其中之一。由於生薑屬辛辣之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薑爲宜。所謂“夜不食姜”,則主要是因爲生薑的辛溫發散作用會影響人們夜間的正常休息,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薑還很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症狀。
不過,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對待,當有病需要用姜時應照常用,如秋季治風寒咳嗽經常用姜。另外,將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爲調味品,問題並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誤區二:秋瓜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但進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發生嘔吐、腹痛或腹瀉等症狀。這主要是因爲,夏天大量食瓜已經讓人的脾胃處於虛弱狀態,加之天氣轉涼,吃多了陰寒性質的瓜果腸胃會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腸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羣尤其要注意。“秋瓜壞肚”,在秋天裏瓜類水果要少吃,但並不是說完全不能吃,只要不過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損害。
誤區三:貼秋膘
立秋之後,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其中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所以叫“貼秋膘”。
但貼秋膘也要講究科學搭配。經歷了漫長的酷熱夏季,人們由於頻飲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
除此之外,貼秋膘也要分人。天氣轉涼,人們食慾大增,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
(王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