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俞記者的時候,是去年的9月4日。
那會天還很熱,俞記者穿着一件短袖襯衫,到咱家門口時已是滿頭大汗了。
咱家那會兒還是間泥土房,屋頂用塑料薄膜當瓦,裏面又破又悶,寒酸的緊。來了杭州的客人,我都不好意思讓大家進屋。
俞記者第一個走進了屋,抱起孩子們就聊開了。
我家的生活一直很困難,2005年7月,我的四胞胎孩子出生了。爲了能讓孩子好好活下來,我跟孩子他媽擺過攤打過工,什麼活都做過。一天就睡兩三個小時,辛苦賺的錢,還不夠給四個孩子看病吃飯。
那會兒,家裏的破房子快倒了,四個孩子要上學了,家裏還有一個70多歲的老人要養,這個家真的撐不下去了。
是俞記者幫了我們。他把咱家的事寫到報紙上,好多好心人看了浙江日報,都給我的孩子們帶來了學習用品。
報道見報後的第二天,就有好心人幫忙解決了孩子吃飯的錢。6萬元,夠四個娃十年的伙食費了。
那之後,俞記者爲了我家的事情忙前忙後,比自家人還親。我們一家還搬離了原來住的老房子,因爲那已經是危房了,隨時可能塌。
隨後的日子越來越好,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全部解決,看病就醫都免費,街道和村裏給我們安排了四間地基,免除五六萬元費用,明年的夏天就可以住新房了。
這一年裏,俞記者經常打電話來,孩子們接到他的電話,都特別開心。
這不,孩子們快開學了,俞記者前兩天特地帶着學習用品和巧克力趕過來看他們,囑咐他們要好好學習。
是他,改變了我們一家的生活,讓孩子有了未來。
本報記者張琴/文馬驥/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