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9月1日訊(記者徐潔) 9月1日,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一新生入校報到。雖然是寄宿制學校,可面對渴望獨立的孩子,家長們滿是憂慮與不捨,開學首日的樣樣代勞,幾乎成爲孩子“甜蜜的負擔”。
雖然家住濟南市,但第一次嘗試獨立生活的新生們絕大多數都是由家長開車送來的。“自己拖着行李來的幾乎沒有。”宿舍管理員說。70多歲的何老先生全家4位家長一起送外孫來上學,宿舍中,何老先生的女兒賣力地幫孩子擦着桌子、收拾牀鋪。爲了給外孫一個舒適的宿舍環境、一個良好的開始,何老先生全家齊上陣。
宿舍內,家長們仔細地幫孩子鋪着牀鋪,掃地、擦桌子等小事也全權代勞。洗漱間裏則站滿洗衣服的媽媽們,她們要趕在上午11點——學校規定的家長離校時間之前,將孩子的衣物收拾好。不少學生站在宿舍裏,看着忙碌的父母無從插手。
記者在校園內隨機做了個小調查,多數學生表示,住校可以鍛鍊生活自理能力,結交很多朋友,也可以遠離家長的嘮叨,但他們同時也知道,住校肯定不如家裏條件舒適,父母第一天全權代勞,幾乎成爲他們“甜蜜的負擔”。
“洗澡去哪洗?”“暖瓶能用得着嗎?”“讓帶手機嗎?”……雖然選擇寄宿“鍛鍊”自理能力,不少家長仍然滿懷忐忑。高二年級的學哥學姐們一一回答家長們對寄宿生活的種種問題,並義務爲學弟學妹們充當搬運工、引導員。
家長鬍女士說,女兒的自理能力她倒不十分擔心,但學習壓力下,孩子能否自我排解,她比較擔憂。對此,高二學生吳錚表示,寄宿制高中生活會讓人感到學習競爭壓力更大,比如早上要求7點前到教室自習,但宿舍同學有的6點就起牀學習了,自己自然會感覺到壓力。此時,應當要求自己調整好心態,“成績與時間不見得成正比,一個適合的學習方法加時間,纔等於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