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與內地是不同的經濟體系,但香港經濟與內地密切相關。內地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中央政府一系列惠港措施的支持成為香港經濟迎接挑戰最為堅強的後盾,中央的全面經濟戰略部署也為香港經濟再起飛帶來新的機遇。
CEPA實施提振香港信心
在香港,從政府官員到普通市民,談到中央的惠港政策,CEPA是必然會被提到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是內地簽署、全面實施並接受世界貿易組織審議的最早的自由貿易協議之一,也是香港簽署的第一個自貿協議。通過不斷補充和完善,CEPA及其9個補充協議已經形成了內地對香港較為系統的開放體系。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標准,在貨物貿易領域內地與香港已經全面實現了自由化,即內地自2006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香港的產品全部實行零關稅;在服務貿易領域內地逐步擴大開放,對香港開放領域達到48個,優惠措施累計338項。按照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分類標准,CEPA對香港服務貿易的開放部門已經達到了149個,佔世界貿易組織分類的160個服務貿易部門總量的93.1%,完全達到了世界貿易組織關於自由貿易協議應涵蓋眾多服務貿易部門的要求。
2011年8月17日,李克強副總理在香港出席『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期間宣布,『爭取到「十二五」末期,通過CEPA,內地對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的自由化』。
據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為落實自由化的目標,商務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與特區政府相關部門經過密集磋商,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分別於2011年12月13日和2012年6月29日簽署了CEPA補充協議八和CEPA補充協議九,新增加了跨學科的研究與實驗開發服務,與制造業有關的服務,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和其他文化服務,教育服務4個開放領域,在法律、建築、會計、醫療、銀行、證券、保險等28個領域新增60項開放措施,繼續擴大在廣東先行先試的內容,並在部分領域提前基本實現了服務貿易的自由化。
香港服務業產值佔本地生產總值93%,就業人口佔88%,擁有內地需要的資金、技術、人纔和經驗。而內地正在加快壯大服務業規模,為香港提供了大顯身手的機遇。『十二五』期間,內地服務業要從佔經濟總量的43%提高到47%。內地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的自由化,有利於加快兩地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緊密結合,引導香港高度國際化的優勢服務業加快進入內地,與內地的制造業優勢相結合,進一步實現內地與香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CEPA零關稅政策不僅刺激了香港本地制造業的投資,也引致外來投資的增加。香港的服務業普遍感受到了CEPA帶來的好處。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CEPA自2004年1月1日實施以來,進展順利。截至2012年6月底,內地累計進口香港CEPA項下受惠貨物52.58億美元,關稅優惠額29.7億元人民幣;香港特區政府共簽發香港服務提供者證明書2544份,大多數企業已經按照CEPA的優惠措施到內地開展經營活動;CEPA采取了鼓勵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支持措施,到6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700家,佔香港上市公司的46.1%,總市值約10.6萬億港元,佔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的57.6%和總成交金額的70.1%;香港共有133家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5577.10億元;內地赴香港『個人游』旅客累計達8884萬人次,佔內地赴港旅客的54.7%;內地共注冊香港個體工商戶4452戶,從業人員12299人,資金數額3.71億元,為香港普通市民創造了新的就業空間和機會。
實踐表明,CEPA實施提振了香港信心,給香港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改善了民生,促進了香港經濟發展和綜合競爭力提昇。
鞏固提昇三大中心地位
香港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1997年的2.7萬美元,提昇到2011年的3.4萬美元;2004年到2011年的8年間,香港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達5%,是同期其他發達經濟體平均值的近2倍……
回歸15年來,香港緊跟祖國崛起的步伐,經濟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中央政府不遺餘力采取措施鞏固和提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
CEPA鼓勵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措施,推動香港聯交所的股本資金集資總額和總市值屢創新高。香港銀行受惠於CEPA創造的良好政策環境,以早於並優於其他外資銀行的條件在內地開業及經營,在內地設立的分行和支行數由2003年底的46家增至目前的近330家,極大地擴展了發展空間,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CEPA物流領域的開放措施,支持香港充當內地與世界貿易的潤滑劑,對於保持和鞏固香港國際貿易中心及區域物流樞紐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CEPA推動香港貿易和物流及相關行業加快進入內地,使貿易及物流及相關行業成為利用CEPA優惠措施到內地投資最多的行業,佔香港已簽發服務提供者證明書總數的一半以上。
據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7月,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香港被列為首批境外試點地區之一。目前,試點范圍已經擴大至全國,擴大到經常項目,擴大到境外所有地區,並放開到所有符合條件的進出口企業。同時,資本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也積極有序推進。2011年10月,商務部正式印發了《商務部關於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境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啟動。至2012年6月末,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累計結算3.86萬億元,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達到202個,其中香港地區累計結算佔比61.8%。這些措施都有利於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地處珠三角門戶,伴隨著內地經濟的迅猛發展,佔盡天時、地利的香港貿易、物流等產業在回歸後同樣不斷進步,國際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更加穩固。每天,近百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利用香港國際機場往返於全球160個目的地,其中45個目的地位於中國內地;這裡的航空貨運量位居全球之首,客運量排名世界第三。每周,香港約有400條貨運航線與世界500餘個港口相連,使其成為世界最大的轉口港之一。隨著內地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香港的轉口貿易也獲得大幅提昇。內地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貿易伙伴,2010年佔香港貿易總額近一半,香港的轉口貿易九成以上與內地有關,內地已成為香港轉口貨物的最大市場和最主要來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