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8月12日,觀眾在參觀展覽。當日,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辦的『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航天展』在香港科學館開幕。新華社發
在去年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期間宣布的『惠港36條』政策中,明確提出擴展兩地科技合作的新形式,加強兩地在科技產業領域的合作。當前內地和香港的科技交流合作,正沐浴著政策東風,加速前行。
納入國家創新體系
香港的科技機構和人纔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渠道直接參與內地的科研工作。科技部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將鼓勵和吸引香港科學家參與國家科研項目。香港科研機構與內地科研機構可聯合申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香港科技人員能以項目成員身份參加研究。如正式受聘於內地單位,香港科研人員還可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科技計劃。
2010年開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允許港澳地區科研機構在內地設立的科研單位獨立申請承擔計劃項目,這一政策在香港各界引起了積極反響,香港科研單位和專家紛紛表示要積極參與國家科技計劃。2011年,香港大學深圳研究院申報的『中國語言相關腦功能區與語言障礙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究』順利通過評審,成為首個成功申請『973』計劃的項目並獲資助,這家香港科研單位最早在內地設立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機構。
此外,科技部也鼓勵香港專家學者申報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充分利用香港科技界的國際視野,為國家科技計劃提供高水平的決策、諮詢、監督和評價服務。2012年2月初,就有來自香港6所高校的56名科學家被納入國家科技計劃專家庫,這些專家將有資格參與國家『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橕計劃』等項目的評審、驗收、諮詢、信息交流等工作。
伙伴實驗室加快建設
為加強兩地開展深層次的合作與交流,近年來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伙伴實驗室的建設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截至目前,已有香港5所高校建設的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伙伴實驗室,開始獨立運行。香港特區政府也從2011年開始,通過『創新科技基金』向香港每所伙伴實驗室提供合計1000萬港元的資助。未來,還將啟動新一輪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伙伴實驗室的遴選新建工作。
2011年8月底,在成都召開的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商定,將在香港設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國家在香港的產業基地和研究中心開始進入『提速』建設。2011年10月,科技部正式認定香港科技園為國家綠色科技產業化(伙伴)基地;2012年6月,科技部核准依托香港應用技術研究院,設立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這也是在香港成立的第一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
探索科技合作產業化
目前,兩地科技合作在產業化道路上也加大了探索。2010年,粵港兩地政府簽署的《共同推進粵港產學研合作協議》,鼓勵香港研究機構在廣東建立研發中心,為兩地開展產學研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如今,在廣東設立面向香港的國家級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促進香港研發成果在廣東實現產業化的戰略目標已經提上議程。未來兩地科技合作,在加強粵港科技管理部門的交流,轉化香港科技研發成果和技術、轉移孵化科技企業,促進珠三角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等領域將大有可為。